前几天看到一个“十年总结贴”下面的回复——有的人的婚姻是功能性。感觉描述的挺到位,应该和你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我其实挺理解这样的选择,那也是多数人的选择。虽然看上去功利,但其实不是最差的选择,最差的选择是什么要求和目标都没用,只因为命运把你推向了那个人,于是就随波逐流,再加上自己的道德感责任感过高,于是就一步错步步错。
如果第一次,我也选择功能性的婚姻,我应该再怎样也不会离婚了。
我理解持续欣赏一个人,不仅仅因为那个人本身的特质,更多时候是因为那个人和“我”很相似。这种相似可能也会体现在学历、收入、职业上,但更多的是表现为两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要求更接近。毕竟外在的一切都会改变,但到了这个年纪,一个人的世界观已经不大会有重大的变化了。按照这个思路,也许更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找到那个总会让我们感到怦然心动的人。
【 在 JSC20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以前不太懂,但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志是基于生理的需要、现实的需要、世俗的考量,选的配偶 现实的需要、世俗的考量包括不限于:学历好不好、工作是不是公务员、有没有房、家里条件怎么样 生理的需要包括不限于:是不是年轻,胸大,貌美 但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只是在进入婚姻那个时点,满足了当事人的诉求、欲望,当事人在当时是满意的。 经过若干年后,对方“外在的”东西发生了改变(比如色衰了、工作有变化了、学历虽然没变但不好沟通了、意必固我了),于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当事人若干年以后的诉求、欲望了。两人就分道扬镳了。
: 而能可持续去欣赏和爱一个人的往往是“内在的”东西带来的,内在的东西包括不限于,对方是否足够阳光、乐观、开朗、共情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强,是否自律上进等等。
: 于是可以看到有的夫妻,一个很自律,一个很懒散,这样的组合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是喜欢学习和思考的,一个是拒绝进步就爱刷刷爽剧的,于是育儿理念都很难同频,生活的摩擦就增加了。
: ...................
--
FROM 159.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