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离婚的话两个女儿都可以判给妈妈吗?
又来一个偷换概念。
你打橡胶人,因为那是橡胶,不是人。
在背后嘀咕爸爸,并不是嘀咕橡胶,而是嘀咕孩子的爸爸,嘀咕自己的伴侣。
嘀咕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被嘀咕的人,听了也不生气,要评估对方的感受。
你对孩子说的任何话,都经得起摆在台面上。
就好像家里负责做饭的,做饭时是黑盒,家人看不见,但是你做饭的过程,都经得起曝光。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叽咕人是必然的啊
: 这跟搬弄是非不是一回事,你这是把两者等同了
: 就跟可以允许对橡胶人拳打脚踢,但不能允许攻击他人是一样的
--
FROM 180.172.87.*
这就是你的问题了。
我摔伤了,对方送我去医院,对对方来说,是应该做的。
对我来说,我还是感激对方的。
就好比你去买苹果,对方农民觉得卖5元一斤能接受,6元超出预期。而你觉得7元一斤能接受,6元就是超出预期。结果6元成交,双方都很满意。
反过来说,卖家预期7元,你预期5元,最后也是6元成交,一分不差,但是双方却各自收获了一点点不爽。
如果按照你的思维,夫妻间,有哪些事情不是本分的?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可真逗,摔伤了去医院难道不是本分?这竟然还能是补偿?你对婚姻的诉求是不是也太低了。。。
:
--
FROM 180.172.87.*
标准,是谁定的呢?是你定的吗?
筷子插碗是强迫症,
如果女方认为平放和插碗,都可以接受,那为什么不能接受插碗呢?
如果女方认为必须平放不能插碗,那不就是自己描述的强迫(平放)症吗?
既然筷子插碗是老家的风俗,有这个认知的人起码几十万人吧?
另外,比如说有些地方认为踩地上的影子的头部,也是不能做的,算不算强迫症呢?
对方摔伤也会同样送医院,这样算扯平了。扯平思维本来就是xiannv倾向。
今天家里进来一个老鼠,也是女方出面去抓,家里来一个小偷,也是女方先去搏斗?
当然了,要分手,其实也不用这些个理由。不喜欢、不开心,就可以分
只不过想想清楚分手以后怎么过,然后再行动。
现在觉得当初好像选错了人,那只是后视镜看物而已,回到当初的时间节点,可能他就是她最优的选择呢?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对方如果摔伤了同样会被送去医院啊,这种才是互相层面啊。
: 夫妻间互相照顾互相体谅互相退让互相隐忍都是本分,重点在互相那个字上,步入婚姻的本身就是部分放弃自我考虑他人,从而任何一方的诉求都有可能被打折扣式执行,这是必然结果。
: 过于执着尤其偏执的人原本就不适合婚姻,而不是要求他人一味接受。
: ...................
--
FROM 180.172.87.*
你仅根据楼主的发帖信息?
请问你比喻天冷不准加衣服,这是楼主的描述还是你补充的比喻?何况还很不恰当。
父母教给孩子的东西,包括设置的禁区(比如不能平放筷子),当然不可能100%都是合理的,
受限于父母本身的认知水平。
但是如果要评价,希望全面评价,比如学习管不管,费用出不出,对岳父岳母态度怎么样,肯不肯花钱,
而不是只抓筷子等几件小事。
想分、想单身带娃的想法,没有什么错,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理由,当然你找一堆理由也可以。
但是如果想继续过下去,想孩子有个爸爸,那就要往这方面找办法。至少你没在这方面提供任何建议。
另外,到现在也只是女方单方面陈述。如果男方上线,也许又是另一番信息。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居家过日子的场景下,筷子插碗不一定是强迫症,但是要求他人的筷子只能插碗就是强迫症,由于他人的筷子没有插碗就持续性愤怒指责更加是强迫症之下的暴躁狂怒。
: 生活中的必须就得按我说的办这句话本身极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而且往往事情越小越会令人反感。
: 其实你说来说去无外乎是让人为了维系婚姻选择忍罢了,也就是让人忍。于是你以事情不大包括对方很介意为出发点去让人接接受,然后自说自话的给这种忍耐式接受脑补了一个弥补性的交换方案,也就是我跟着你插筷子而你会感念我的跟随选择有所回报。
: ...................
--
FROM 180.172.87.*
打橡胶,不伤害任何人。
嘀咕人,会伤害被嘀咕的人,进而伤害自己。宣泄情绪可以,但能不能不要建立在可能伤害他人的基础上?
既然有打橡胶这个不伤害人的选项,为什么还要选嘀咕人这个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选项?
换个角度看,娃妈和孩子在爸爸背后嘀咕爸爸,如果合适,
那么爸爸和奶奶在妈妈背后嘀咕妈妈,合适吗?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嘀咕任何人,都是情绪的宣泄,打橡胶人,也是情绪的宣泄
: 你说偷换概念,是因为你没理解我说的重点,浮于字面意思理解啊
:
--
FROM 180.172.30.*
说白了,就是自己思考能力不足,理性不足,嘀咕来补,需要靠低估别人,才能治疗自己
但是呢,又搞双标。只许我低估你,你背后嘀咕我,就是不行。
难道除了背后嘀咕,没有其他更阳光不会伤害别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了吗?
跑个步游个泳爬个山看本书喝杯咖啡看个电影吃顿海鲜,都不行,只有嘀咕才能解忧?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嘀咕完了该干啥干啥,那就合适
: 如果因为嘀咕开始采取针对性的对抗行为,那就不合适
--
FROM 58.38.24.*
如果你能接受对方在你背后嘀咕,那么你嘀咕,就不是双标。
你看到的搬弄是非,可能半数以上,当事人只是嘀咕。
因为你嘀咕时,你觉得只是陈述事实,但其实有可能是 "是非",所以自己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在搬弄是非,
因为你认为的事实,至少有一部分只是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看看大多数人的嘀咕,有多少是在陈述事实。且不说她看到的事实,也许本来就片面。
当然,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倾诉”时,会有区分和处理,理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情绪。
本例中,妈妈担任临时咨询师,接受孩子倾述是没问题的。但是你的建议是母女三人互相嘀咕,等于孩子也变成妈妈的倾述对象,那么孩子能像咨询师那样,分辨后处理吗?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倾诉本身就是宣泄方式
: 感性丰富是缺点嘛?
: 而且哪里双标了??明明说的是不要在蛐蛐完后开始采取负面行为,这说的就是谁说都行。你戴啥有色眼镜?
: ...................
--
FROM 58.38.24.*
如果你觉得这个例子中,爸爸和奶奶在背后嘀咕妈妈,是合理的情绪宣泄,应予以肯定。那我认为你不双标。
至于搬弄是非,有主观上故意的搬弄是非,也就是说她知道自己是在搬弄是非
以及主观上没有故意篡改,但是客观上还是达到了搬弄是非的效果,那还是搬弄是非。
背后嘀咕也得看对象看场合,职场中背后嘀咕老板,可能常见。
但是在家里,背后和女儿嘀咕:你看爸爸不在家我们就很自在,以后要多让爸爸去加班。
这是在加剧 女儿和父亲的情感疏远甚至对立,试图在女儿心目中塑造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长工?
长此以往,裂痕只会加大,这个爸爸也不出去应酬,在家就是管得多,不是没有责任心什么都不管,
就这,凭啥就能把孩子从他身边夺走?他的罪过已经这么大了吗?
要在背后嘀咕,也应该是正面引导,比如:现在经济环境差,爸爸在外压力也很大,他还经常加班,
赚取工资给你们交学费交饭费,要理解爸爸的不易。
筷子插碗是爸爸老家的风俗,我们要尊重当地的风俗,比如说我们去了xx看人家用手代替筷子,也不能当面笑话他们和他们吵架,要理解和包容多样性,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宽容,留下精力去捍卫原则性问题。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当然能接受所有人人前人后说了
: 你上来就给我扣个莫须有的双标帽子,也不知道你应激个啥劲儿
: 而且,我能不能接受,也不影响倾诉就是有助于宣泄的结论。所以你再看看,你到底在投射啥,甚至我都强调了不等于搬弄是非,你都视而不见,继续在自己的投射上一意孤行
: ...................
--
FROM 58.38.24.*
归纳一下,
就是爸爸和奶奶,在其中有人没有在场的情况下,不能嘀咕,如果两人都在场,就可以嘀咕。
比如说筷插碗场景,奶奶和爸爸都在饭桌上,事后,两人可以在妈妈背后,嘀咕妈妈不会管教孩子,都不纠正孩子的错误做法。这种场景,你认为他们嘀咕是合理的,应予以肯定,对吧?
母女三人,都在场的时候可以嘀咕,如果缺一人,比如妹妹不在场,就不能嘀咕。对吧?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爸爸和奶奶,大部分时候就是搬弄是非。理由是他们大部分时候会在嘀咕完之后,有色眼镜看待或干脆疏离嘀咕对象。事实依据是太多家庭案例都有迹可循。
: 还有的是,男方本来就是试图嘀咕一下,但他妈的回应可就不是嘀咕了,她不过是听了儿子的转述,用她的固有印象有色眼镜来解读。本来儿子是想发泄想找妈妈抱抱,他妈直接就开启护崽行动了。男人头脑一根筋,很多时候自己解读有问题,表达转述时又有点问题,再抱有“我妈都是为我好不会害我”的出发点,这嘀咕就变成搬弄是非了
: 我说的嘀咕,就是我前面举例子方式。你还在强调主观客观,那就还是不理解我说的嘀咕跟搬弄是非的区别。楼主跟娃嘀咕,至少她们娘仨都是当事人,表达的是属于情绪领域;儿子描述和翻话给自家娘亲,娘亲又没直接参与,这不算搬弄是非么?
: ...................
--
FROM 58.38.24.*
楼主跟娃嘀咕,至少她们娘仨都是当事人,表达的是属于情绪领域;儿子描述和翻话给自家娘亲,娘亲又没直接参与,这不算搬弄是非么?
以上这是你的原话啊,意思是母女三人都是当事人,算点灯。奶奶没直接在场参与,算放火。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爸爸跟奶奶嘀咕说,她真是不懂咱们的风俗,听不进去,不服管啊。奶奶说,就是!烦死了
: 这没问题
: 要是男的继续嘀咕说,她那天我看她翻阅订票网,她是不是存了要把妈您给送走的意思啊?当妈的回复:我看她敢!我走了,儿啊,你可怎么办啊!这就叫搬弄是非
: ...................
--
FROM 58.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