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精力pk花钱
如果双方都全力以赴,这么配合互补的话,是不是不离婚也行?
【 在 lulalulal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方主要花了精力
: 饮食搭配
: 辅导学习
: ...................
--
FROM 180.154.13.*
自信点。人家第一时间自己都认了。
蛙妹这点好,至少能做个真小人,没藏着掖着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不是蛙妹么,我以为是。。。
:
--
FROM 180.154.13.*
C老师说得挺好的。
即使是 既要又要,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排序。
C老师的排序是孩子情绪稳定、三观正确,然后才是学业(分数)。
我个人赞同这个观点。
和最近段永平的思路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安全感。
然后孩子学业上能进步到什么程度,看他自己的天分、驱动力。
家长不必以自己为衡量标准,觉得自己985,孩子至少得211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话说的,堪称新时代父母的《育儿心经》。道理全都对,每一句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 但现实是,道理越是这么讲,父母的焦虑就越是翻倍。以前只是卷分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现在可好,要开始卷“韧性”、“从容”、“好奇心”这些玄学指标了。这玩意儿怎么量化?怎么考核?
: 嘴上说着学历含金量不高了,可真到升学关头,谁敢拿孩子的前途去赌一把?说白了,这套理论更像是给父母自己喝的鸡汤,用来对冲一下看到孩子糟糕成绩时的心跳过速。
: ...................
--
FROM 180.154.13.*
我说的是排序,你已经替换为 非1即0。不是成绩不重要,而是第二重要。
至于985,你也是曲解了。
不是不要985,而是不要刻舟求剑,以家长的标准作为死板机械标准,而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和竞争实际情况,协助孩子制定务实可行的目标,如果孩子有实力冲击C9,那就定C9的目标。
如果孩子实力只是二本,那就制定二本的目标。
目标,和孩子自己的实力去比较,不要和家长当年的学历去比较。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排序”这词用得好,听起来跟项目管理似的,先搞定优先级,再执行。
: 可现实是,你把“情绪稳定、三观正确”排第一,没毛病,大道理谁都懂。但真到了小升初、中考、高考那会儿,你还能淡定地说“孩子情绪稳定就好,成绩不重要”?
: 嘴上说着不以自己为衡量标准,不要求985/211,这就像说炒股赚钱不靠盯盘一样,听着佛系,实则自我欺骗。真能做到心如止水的,那是真神仙。
: ...................
--
FROM 180.154.13.*
这心态三观哪里不正确了?
不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 缩小版吗?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倒是觉得排序这个东西要看情况决定先后,也就是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排序,表现为不一定哪个永远在最前面。
: 比如当我们要参加升学考的时候,那意味着直面竞争从而同类抢夺争斗,这时候平常心和三观正确就没有考试分数重要。
: 比如随便设想个问题,我学习挺好,但是也没有那么一骑绝尘的好,我也需要刷题以及琢磨我不会的题来提高成绩。
: ...................
--
FROM 180.1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