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精力pk花钱
会pk的人一定是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发起pk本身就是立场既定,就好比公司年底做review,会跟LM掰扯工作量甚至叽叽歪歪的一定是自诩干得多拿的少的人,于是他们才会唠唠叨叨的说自己做了什么以及做的怎么样,那么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干得多以及干得好,从反馈看一般review中话多的人是干得少以及干的不咋地的。。
【 在 lulalulal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方主要花了精力
: 饮食搭配
: 辅导学习
: ...................
--
FROM 120.245.122.*
你娃是不是都上中学了,你现在还辅导的了?
【 在 myimmor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中,不是一方只花精力,一方只出钱,如果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只出钱对娃其他不管不顾,那只能说明TA对娃没啥感情
: 具体到我家娃,他的学习我每周都辅导一次、周末有空的话会接他过来去体育运动,他们学校的家长群老师和学生家长都跟我更熟,十几个娃爸娃妈加了我微信,我们经常在群里或私聊沟通娃在学校的状况,上周还刚和年级群里一个热心统计各科排名的娃妈通了电话,沟通期中考试年级排
: 榭觯哈
: ...................
--
FROM 120.245.122.*
我记忆里我爹妈最后一次参与我们的学习是可能是初二有次我有道几何题不会做,于是家里的四个人分别去埋头苦思,最后我娘加了条辅助线做出来了。
【 在 myimmor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因为刚上初中,我才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牛逼的娃爸,小学阶段我一周辅导两次,现在减到一次,其实这一次也主要是监督他不要一直打游戏,这些男孩太爱玩游戏了,还理直气壮找借口:不玩游戏就会缺乏和同学的共同话题,不能更好的融入。。。
--
FROM 120.245.122.*
啊不是蛙妹么,我以为是。。。
【 在 lvcong2017 的大作中提到: 】
: vv姐,那个chonggsl好眼熟,想不起来是谁了
--
FROM 120.245.122.*
道法是啥东西,是一门课?
另外初中就要学生物么?我们那会儿,是不是初中学植物?好像是植物课,动物课,生物课这样递进的,当时班主任批评我们管任课老师叫植物老师和动物老师,说不许那么叫。。。
【 在 myimmor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初中内容修改了挺多,比我当年难多了,比如生物,我看了下课本,好多新内容,而且题型更灵活,道法都是开卷考试,不是完全死记硬背就能搞定,我辅导不了
--
FROM 120.245.122.*
那是跟政治课有点像?还是单独的一门课啊。。
【 在 lvcong2017 的大作中提到: 】
: 道德与法治
--
FROM 120.245.122.*
想起来我们过去小学是有门自然课,我记得会学24节气啥的,不过学了没啥用,升学不考。。
【 在 lvcong2017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物课,我们小学叫 《自然》
--
FROM 120.245.122.*
他们无外乎把我们刷手机的时间拿来辅导孩子了吧,说起来我们小时候也是爹妈教的,一直到我上大学,我爹妈都是不看电视的,后来我要考研,他们又不看了。。
【 在 myimmor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道法相当于我们以前的政治,现在的课本更新了很多新的学科进展内容,题目也更多变,家长群里一个十多年前大学生物专业的娃妈看了生物试卷后说有的题她都拿不准
: 上初中后也接触到一些很能干的娃爸,工作干得挺好钱没少挣,娃的教育也亲力亲为特上心,怎么做到的?优秀的人果然精力充沛,自叹弗如
--
FROM 120.245.122.*
我倒是觉得排序这个东西要看情况决定先后,也就是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排序,表现为不一定哪个永远在最前面。
比如当我们要参加升学考的时候,那意味着直面竞争从而同类抢夺争斗,这时候平常心和三观正确就没有考试分数重要。
比如随便设想个问题,我学习挺好,但是也没有那么一骑绝尘的好,我也需要刷题以及琢磨我不会的题来提高成绩。
这时候你拿不会做的题目过来问我,我会做,但是如果我给你讲题,我会因此少做一道我需要做的题。
这时候我不会给你讲题,我会让你去问老师,我并不会告诉你因为给你讲题会影响我的成绩,但其实我就是因此不给你讲。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会给你讲题,是当你是我很好的朋友的时候,这时候我重视和你的关系,比如我想和你一起上大学并且上同一所大学,于是我愿意付出我的时间来拉你一把。
这样的心态和三观是不是正确,其实不太正确,但是如果我有孩子,我会这样教,毕竟心态和三观虽然于排序正确度而言,应当在分数之前,但是真到了录取那天,发通知书看的不是心态和三观。
【 在 mul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精力pk花钱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Nov 21 15:57:00 2025), 站内
:
: C老师说得挺好的。
: 即使是 既要又要,也没什么问题。
:
: 问题在于排序。
:
: C老师的排序是孩子情绪稳定、三观正确,然后才是学业(分数)。
: 我个人赞同这个观点。
: 和最近段永平的思路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安全感。
: 然后孩子学业上能进步到什么程度,看他自己的天分、驱动力。
: 家长不必以自己为衡量标准,觉得自己985,孩子至少得211
--
FROM 120.2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