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女性更想走进婚姻,更需要婚姻,也更想生孩子。
=======================
转自王蜂女士的《两性炎凉》
然而,在这个婚姻的新纪元,前文讲过的男女之间那些“不对等”仍然存在,所以女人在婚姻中被控制的潜在可能性还是大于男人;而且由于男女之间的差异,不结婚给男人和女人带来的后果也不会一样。不婚给女人老年贫困率带来的增幅大于男人。即便是结了婚又离婚的女人,老年贫困率都比从来没结过婚的女人低。“放弃婚姻省下时间搞事业,女人就会变得更有钱”这句鼓励女人的话,放在某些女性个人身上可能是对的,在整体数据上看来却不灵验。
大部分女人都是想要孩子的,没有孩子的女人大部分都不是自愿不要的。(美国25-40岁之间的无孩女性中,只有12%是自愿不想要孩子的。)想要孩子的女人在婚姻中被孩子所负累,会导致多做家务,减少收入,更容易落入男人的控制。但是,想要孩子的女人如果不结婚,最大的可能性是结果比结婚更坏——如果她因惧怕养育负担而不敢要孩子,就要忍受生理上生育欲望的折磨;如果她非婚生育了孩子,她就进入了在每个国家(包括福利好的国家)贫困率都算高的“单身妈妈”人群。即便在福利好的国家,单身妈妈人群整体上也要比婚内生育,婚姻稳定的妈妈穷。
不结婚给女人整体带来的损失是实打实的。但不结婚给男人带来的损失就没有那么实打实。女人的生育欲望主要是生理上的,而男人的生育欲望主要来自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变化不会就此停止,非婚性会越来越普及,子女的养老功能会越来越指望不上(注:这是女本位周期里社会繁荣,社会行进到女权/女尊阶段的暂时现象。大ZF的养老金靠的还是年轻人工作来缴纳。),那么男人就会越来越没有必要渴望孩子,甚至可以为了避免孩子带来的那点经济负累而躲避生育。现代美国男人有了孩子之后,虽然收入会提高(因为责任驱使他努力赚钱),但是老来的存款却会少于其他情况相同但没有孩子的男人,因为孩子很耗钱。而男人不想要孩子的话,不但可以省钱,结婚的必要性也会大大降低。男人不结婚所带来的损失,大部分可以通过非婚同居来弥补。非婚同居关系中的男人,性生活频率比已婚男人还高。而且,从身体健康角度看,美国从没结过婚只同居的男人健康状况和已婚男人一样好(但从没结过婚只同居的美国女人健康状况不如已婚女人)。
在不结婚成为了一个对大众来说完全可行的选项之后,是部分女人率先正式发出了“婚姻不是必需品”,甚至“婚姻对我们有害”、“拒绝婚姻”的声音。因为发出这样的声音对她们来说比较容易。自古以来,女人表示自己不想结婚,虽然会被认为是“不正确”的,但并不丢人;甚至如我们前文讲过的,在有的文化中,女人如果不哭嫁,显得太想嫁人,反而会被瞧不起。所以,“反婚”的声音由女人首先发出,是情理之中。而男人要说出“我不想结婚”却没有那么容易。长久以来,男人结婚意味着进入一个控制者和提供者的角色,如果男人表示不想当控制者,那么他就是“没出息”的,如果男人不想当提供者,那么他就是“无能”或者“小气”的,这些标签都会给男人带来耻辱。所以他们一直自己劝服着自己“结婚对我大有好处,这个好处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人不可能一直被没有足够的实际利害来支撑的观念所控制。在女人发出“反婚”的声音之后,西方男人虽然没有用同样多的正式宣言来“反婚”,但是在“反婚”的实践上,他们迅速而悄然的超越了女人。根据皮尤调查,美国认为“婚姻成功很重要”的年轻人,从1997年的男多于女,迅速对调扭转为了2011年的男少于女,对调后的男女差异更大了。其实早在2005年,美国就有学术研究发现女人的结婚动力超过了男人。2014年,海伦.史密斯(Helen Smith)博士的畅销书《男人罢工:为什么男人抵制结婚和当父亲》代替美国男人发声,记录了这样一个鲜明的社会现象——男人因为婚姻带给他们的好处不足,风险却不小,所以躲避婚姻和生育。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现在的美国,长期同居或恋爱的男女之间,大部分时候是女方更盼望结婚。当我问她们,你定好什么时候结婚了吗?她们最多的回答是:“不知道,看他的,得等他求婚。”虽然程式上求婚的还是男人,但是实际上是女人在等待男人的首肯。在西方,女人的“反婚”已经过时了,女人“反婚”的声音已经甚少听到;现在是男人在更积极的实践着对婚姻的疏离。对东亚来说,这也是早晚的事。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男人遭遇逼婚的几率都已经超过了女人,而“被逼”暗示着“本来不情愿”。
【 在 ifhnp 的大作中提到: 】
: 换过来想,单着对女人其实是好事,对男人不是。所以男的只好往下找,找到一个就赶紧婚。
--
修改:seablue FROM 60.251.47.*
FROM 60.2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