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抚养费,知乎上一篇文章比较详细,转过来供参考。有点长,可以挑感兴趣的看。
-------
在抚养权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法院在决定抚养费金额的问题上,一般会考虑三个主要因素。
首要因素,就是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当地实际生活水平,一般会参考上一年度的当地人均消费支出。以上海为例,依据上海市统计局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2536元。这个数字除以12,就可以得到月人均消费支出,差不多是3500元。
但别急,这个金额我们没法直接使用。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先明确一下。从立法本意上来说,抚养费,不仅仅需要不抚养孩子的那一方承担,抚养孩子的那一方,也是需要承担孩子抚养费的。所以,这个3500元,还需要再除以2。视为夫妻二人一人出一半,一人承担1750元。这样,才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
孩子的实际需求,是法院考虑的第二个因素。
上面得到的数据毕竟只是当地的平均数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支出差异较大的不乏少数。所以,如果抚养孩子的那一方能证明孩子实际的生活开销,是可以影响到抚养费最终金额的。
一般而言,教育费用以及医疗费用是其中影响较大的部分。
首先是教育费用,如果孩子目前在民办学校就学,那么要求另一方承担其中的一半费用,是很合理的,法院一般也会支持,从而提高抚养费的金额。当然,如果只是描述将来会送孩子去读民办学校,那么一般是不会得到支持的。
其次是医疗费用,如果孩子身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的。那么法官也会将这部分费用考虑在抚养费之中,从而提高抚养费的金额。
除此之外的一些非必要的开销,比如玩具、娱乐、餐饮、课外辅导班等。一般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
所以,如果一方能提供证据来证明,孩子的必要开销超过当地平均消费支出的,那么法官一般都会视实际情况,调高抚养费的金额。
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是法院考虑的最后一个重要因素。
负担能力其实就是双方的经济情况和收入水平了。经济情况可以是有没有房子,存款有多少。收入水平就是字面意思,一般需要提交各自近一年的收入流水作为参考。
不抚养孩子的那一方如果工资较高或者抚养孩子的那一方经济情况较差的,那么抚养费会稍微高那么一点,以弥补抚养方的支出。
不抚养孩子的那一方如果经济情况较差的,比如都没有工作也没有其他财产的。而抚养孩子的那一方经济情况还算可以的。那么抚养费也会略微调低那么一点。
说到这,就不得不谈法律中的另一条规定了。也就是抚养费可以按照不抚养孩子那一方月收入20%-30%的这一标准确定。法律中的确有这么一条规定。几乎每个离婚案件里,只要牵涉到抚养费的问题,客户也总会拿着这条规定来问我。
但这条规定,在实际中的适用,一般是用来决定抚养费上限的,也就是不抚养孩子的那一方,在工资很低的情况下,抚养费不超过工资的20%-30%。但基本不会用来决定抚养费的下限,也就是抚养费至少是工资收入的20%。原因也很简单,抚养费是用来养孩子的,肯定要以孩子的实际需求为准,不会偏差太多。
举个极端的例子,不带孩子的那一方如果月收入10万元的话,按这个规定来判,那一个月的抚养费得有2万元了,孩子一个月的必要开销怎么着也不会有那么多。
所以,虽然法律是这样规定的,但这条在实际中的适用基本有限,不用太过在意。
【 在 jayj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没有工作还得3000?有工作的高收入不是一般20-30%
--
FROM 221.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