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l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的确,你的思维方式太男性化了。
: 你不觉得唠叨+抚慰,是个很好的社交手段吗,前者孺慕,后者慈悲,双方都不费力,能加强双方友谊。
: 跑步多累。
: ...................
在我需要“廉价”社交的时候,我确实可以做到伪装“共情”。
可能是我对朋友的定义和一些人不一样。一些人认为,能够一起搭地铁,一起吃过饭,见了面能叫出名字,可能都算朋友。
我的朋友不多,上面那些“朋友”在我的定义里是,熟人,或者是认识的人而已。
在我这里的朋友有几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至少可以一起吃喝玩乐(有共同喜欢的食物例如),再上一个层次的朋友可以聊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再上一个层次的朋友可以聊文学电影共同关心的时事(包括观点不同的激烈争吵),再上一个层次的朋友可以跳出五行外的聊底层哲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的朋友的数量按照层级在指数级减少,最顶层次的朋友只有一个,就是我的老公。
我们结婚十几年了,依然可以聊天聊几个小时都兴致勃勃,什么都能聊,我非常喜欢跟他聊天,不是因为他总是附和我,而是因为他的观点总是在最底层逻辑上和我共鸣或者相互补充和印证。
在我家庭层级以上的朋友(数量已经不多了),都很了解我,她们知道如果和我抱怨,我可能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去共情,因为那毫无帮助,我会简单明确的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给出解决思路供她参考。实际上大多数在我看来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烦恼,基本上就是1. 没找到主要矛盾。2. 找到了,明白改变不了,却没有办法去接纳或者消化;或者找到了,却出于惯性,或者决心的原因,不肯实践去改变。所以反复内耗。
这也导致我在家庭层级的朋友基本上就没有剩下多少,不过到了我这个岁数,可能也确实觉得,少一些无用的社交,对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是一个愿意享受孤独的人。
--
修改:yarlis FROM 211.144.19.*
FROM 211.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