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婚姻里,芒格处在付出能力最强的阶段。所以他有自信说自己“值得拥有好配偶”。
至于南希2,我猜她第一段婚姻里的丈夫的付出能力不足,才让她放弃。
【 在 mulder 的大作中提到: 】
芒格说,“找到好配偶唯一的最佳方法是你首先必须值得拥有好配偶。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好配偶可绝不是傻瓜。”
芒格有过两次婚姻,巧的是,他的两任妻子都叫南希。第一次结婚时芒格才21岁。
1953年,有了三个孩子并经过八年的不相容、争斗和痛苦,芒格离婚了,在当时,离婚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尽管他们之间有问题,但考虑到他们的儿子和两个女儿,他和南希做了文明的安排。
在分开的这一年里,芒格8岁的儿子被诊断得了白血病,这个病无法治愈,芒格眼睁睁看着孩子日渐衰弱,他为自己的儿子哭泣,孤独也让他焦躁不安。
当情况越来越糟糕时,芒格决定朝着新目标进发,不让自己沉迷在生活的不幸当中。“面对一些不可置信的不幸时,不要是因为你自己的挫败感,让一个不幸增加为两个或三个。”芒格说。
因此,即使关心即将死去的儿子,芒格还是下定决心再婚。可是,他分析成功婚姻概率的方法让他悲观。
《滚雪球》书中有这么一段:
”我怎么才能找到那个人呢?加利福尼亚2000万人口中,有一半是妇女。在这1000万妇女中,只有200万人的年龄合适。200万人中,150万已经结婚,只剩下50万。50万当中的30万人太愚蠢,另外5万人又太聪明,剩下的15万人,我想和她结婚的也就只能装满一个篮球场,我要从中找到一个,而且我还必须在她的那个篮球场里。“
芒格设置低期望值的心理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因为他觉得搞期望值会导致吹毛求疵,所以在需求幸福的路上也习惯性地没抱太大期望。低期望值会让人们失望的机会少一些。
芒格的一个律师合伙人给他介绍了另外一个“南希”,一个有两个男孩的离婚妇女,她也是斯坦福大学资优生荣誉学会的经济学毕业生。第一次约会的时候,他就警告她:“我是那种说教式的人。”可这没有吓倒南希。
1956年1月,31岁的芒格再婚。他绝望地需要某个人为他安排生活,南希很有魄力,她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观察敏锐、镇静、理性,而且务实。当芒格偶尔冲动起来,她会抑制他的任性。
在芒格两个女儿和南希两个儿子的基础上,他们后来又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芒格和第二位南希生的第一个儿子小查理说,“妈妈和爸爸都找到了第一次婚姻中缺乏的东西。”
对于孩子们来说,喜欢阅读的芒格成了孩子们“有腿的书本”,而面对8个孩子的抚养重担,芒格开始从律师转搞一些赚钱的副业。
多年后,谈到第一次婚姻的结局,芒格说,“一旦我吸取了教训,就不会花很多时间后悔过去所做的事情。我不会跟过往纠缠不休。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机会成本,你应该和能方便找到的最好的那个人结婚。投资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
FROM 222.17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