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只有一拨人,逻辑和结论都是要建立在数据之上。
吃药的人倒有几拨,你看效果好不好,
我除了看效果好不好,
还看看为啥造成的差异,是耐药了?纯度降低了?同时吃了其他药抵消药效了?剂量少了?
另外原研药和仿制药并不只是两瓶药,而是原研药一瓶,仿制药可能有几种、十几种、几十种。
比如说抗流感神药磷酸奥司他韦,原研药商品名达菲,大约两三百元10粒
后来被东阳光制药搞了仿制药,售价大约20%吧,
再后来更多而厂家加入进来,在东阳光的价格上又来个腰斩。
你要省心的话,直接买两三百的达菲。
像我这样还想能省则省的,其实东阳光甚至其他厂商的,也够了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做科研的和吃药的是两拨人啊。
: 比如你是做科研的思路,我是吃药的思路。
: 我不会管防药和原研药有没有对比数据以及对比数据咋样,我只管我娘的血压吃防药效果不好,既然不好那就换,医院里没有那就外面买。
: ...................
--
FROM 180.1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