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就算是清朝背景,这里面也没少脱离史实呀。。。
所以,有些真我们得较,比如我们都是考古的,我们都是要写正史的,那各种演绎就不合适呀
但我们只是借用背景讲故事、名字靠拢的架构、情节的相似、个人主观的创作和演绎,那么这种“史实观”的评价角度就不合适了呀。。再拿这个来要求或约束一干观众读者也都没必要嘛
就像是江南也照样写了北大郭靖黄蓉的此间的少年
海晏干脆架构历史,写出了荡气回肠的琅琊榜
我们可以把讨论重点放在作者想传达的主旨意思上呗,也可以一并进行深度角色理解上,比如你看“菀菀类卿”的桥段,也很能说明生活中的一些事儿。这些就够了呀。。。
但要是像桐华那样鼓吹霍去病就是没死,却又没有足够史料证明,全凭着拍脑门“我说没死就没死”,并且认为这就是唯一史实,那这较较真倒是有点必要。。。
【 在 Hxy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 请问您看过甄嬛传吗?
: 如果您看过,要是能觉得这是明朝背景,
: ...................
--
FROM 124.2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