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接受对方在你背后嘀咕,那么你嘀咕,就不是双标。
你看到的搬弄是非,可能半数以上,当事人只是嘀咕。
因为你嘀咕时,你觉得只是陈述事实,但其实有可能是 "是非",所以自己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在搬弄是非,
因为你认为的事实,至少有一部分只是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看看大多数人的嘀咕,有多少是在陈述事实。且不说她看到的事实,也许本来就片面。
当然,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倾诉”时,会有区分和处理,理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情绪。
本例中,妈妈担任临时咨询师,接受孩子倾述是没问题的。但是你的建议是母女三人互相嘀咕,等于孩子也变成妈妈的倾述对象,那么孩子能像咨询师那样,分辨后处理吗?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倾诉本身就是宣泄方式
: 感性丰富是缺点嘛?
: 而且哪里双标了??明明说的是不要在蛐蛐完后开始采取负面行为,这说的就是谁说都行。你戴啥有色眼镜?
: ...................
--
FROM 58.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