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见性灵,这是三月份写的一个小词,当时配了篇小文。骚浪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驻颜技能。
忆王孙
杨花飞去远离离,缕缕条条寄与谁。
絮絮团团尽相思。
昼眠迟,那处檀郎知不知。
四公子说过,写诗词总是有个缘起,这是“兴之所至”,非常重要,不然就无病呻吟,或者应酬之作,缺了意趣,自然就少了灵性。
这个缘起,是周日天好,难得一家人去孙水公园赏春,有了一句“杨花飞去远离离”
其实,那天的时令远与此无关,但确实也想起在北京时漫天杨絮的景致,于是决意要为此这个小词。
这几天淅淅沥沥连续下了几天的雨,我觉得时候到了。
有了第一句,韵便定了,离,四支,平声,搜罗这个韵部,适合入词的字还挺多:时知枝姿垂疑眉谁儿垂痴思丝迟……
回头看还没选定词牌呢,想着好久没写了,搞个简单的,加上爱昆曲,就忆王孙吧,豆叶黄好听
因为先有了“杨花飞去远离离”,主题就定在了闺怨,这个四 公子在行。
一首词,气脉很重要,句与句之间,要自然衔接,不着痕迹,从“飞去”,到“飞到哪里”,“传递什么”,收到者(发出者、观到者)“作何感受”,引出末句,大概这么个套路。
根据这个思路,先有了“寄与谁”“尽相思”
回头话锋一转,到了“昼眠迟,那处檀郎知不知。”
**敲黑板,划重点**
前面用了“离离”两个叠字,我想着是不是也用叠字来表达心情回好一点,就跟我家领导说的“天天下雨、天天下雨……”,叠字是很适合强化心理描写的。于是有了神来之笔——缕缕条条,絮絮团团,这八个叠字是这首词最出彩的地方:开始还是清楚的,想对人说什么,“缕缕条条”,清清楚楚,真到了要说的时候,早已经“絮絮团团”,什么都不会说,说什么也都不重要了。心境也从温情甜腻变成了凄愁烦躁……艹,太tm牛笔了,没有人比我更懂女人,哈哈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贴我完全没有阅读理解的能力。。。
: 我就看回复间接理解了
: 话说国人这些年来发明的一些新词真是跟斯文古典完全不搭
--
FROM 120.2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