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有没有道理?
NPD人格形成的原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缺乏内在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极端自恋控制欲强自大、难以接受批评缺乏同理心,他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难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想法和行为。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某些人形成NPD呢?
下面将围绕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1.先天遗传因素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NPD可能与基因有关,往往具有家族遗传的特性其亲代可能存在相关基因使得后代更容易出现NPD症状。他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回等区域的体积和活动水平可能偏低。
2.家庭环境
缺乏家庭关爱和注意的儿童更易于形成NPD因为他们的“自我”没有健康地形成。
忽视/虐待
在NPD患者的原生家庭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忽视和虐待。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关注,父母可能忙于工作或者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
需求未被真正满足
科胡特从正常自恋发展停滞的角度来解释自恋人格障碍的病因,强调自恋障碍是由于自恋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自我缺陷和发展停滞。
NPD 患者可能在童年时期经历过需求未被真正满足的情况,例如:食物安全爱等。
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全”和满足需求,他们学会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发展出了极度膨胀的虚幻的“自我意象”,而他们的自我完全被这种意象吞噬。带着这种自我意象长大,他们没机会发展自我,也没机会体验他人的情绪,没机会去和外界进行深入的交流,所以NPD普遍无法和他人建立深度关系。
否定/贬低/打压
精神分析家霍妮指出自恋本质上就是自我膨胀,认为孩子自恋倾向的根源在于同他人的关系,特别是在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否定贬低或打压,损害了孩子的安全感,他可能会形成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高度自我评价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可能会对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缺乏敏感性而且常常会试图控制他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
溺爱/过度赞美
父母以一种过度无端赞美和夸奖为特征的高估养育方式对待儿童孩子被当作一个特别的人给予了很多的关注。
NPD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身边的亲人伴侣是NPD,还是要先保护好自己毕竟除非NPD自愿,别人是很难改变他们的
【 在 springni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是控制不住你自己要尾随我
: 你能有点骨气么
: 对我视而不见之类的
: ...................
--
FROM 124.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