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里虽然有交换成分,但是超脱于交换。
类似同志超脱于友情。
爱情超脱于肉遇。
麻辣超脱于饱腹。
信仰超脱于师徒。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想啊,父母和子女是不是同样是可遇不可求的,两边都无法挑选对方,全靠老天爷发号的摊上啥是啥,世间哪里来的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只不过有善心的父母会知道这孩子是我亲生的我要力所能及的对他们好,而有良心的孩子会知道父母是真心对我好自然我也要对父母好,至于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是典型的洗脑鸡汤,就算是爹妈也生而为人的他们又不是神。
至于所谓的彼此精神经济独立懂换位思考追求你快乐我快乐的双向奔赴,那是人三观范畴的择偶观,那么择偶观的前提是什么,又哪里平白来的独立和思考以及追求呢。
人世间所有的人际关系注定了带有交换范畴,只不过话说白了难听,所以大家将各种会涉及到情感的交换予以主观美化,相应将其中的交换冠以爱的名义,比如当你我彼此相爱的时候我们的交换是双向奔赴叫做相爱。
反之当男女彼此无情而有所图的时候,我们撇撇嘴说切钱权利益的买卖罢了。
大家都不喜欢后者,所以都不乐意承认后者。
于是谈爱很高尚,谈钱就很俗。
于是择偶时候讨论诗词歌赋很高雅,讨论三环内大平层就被鄙视。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人要先吃饱饭吃好饭,才能去跟随爱的脚步,某种意义上,人自身越强大,越有能力做这种跟随,也就是可以不考虑其他的我是真的喜欢他/她这个人,那么这时候人家喜欢不喜欢你呢?唯有随缘。但凡出现了缘字,最后一定是尽人事听天命的可遇不可求。
【 在 myimmor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V子,你这段看似看得很明白,其实还是认为一切关系都是利益交换,这点我不否认,但利益不等同于钱、物质
: 很多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几乎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在付出中看到孩子的成长,父母就会感到快乐,这是对孩子付出带给父母的一部分价值,或者说一种“利益”形式
: 男女关系也类似,所谓的可遇不可求,是需要男女双方在经济和精神上都能独立,懂换位思考,在一起不是为了找个人养自己或者填补寂寞,而是在一起很快乐,你快乐我也快乐的双向奔赴
: ...................
--
修改:reaphone FROM 125.35.5.*
FROM 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