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多肉植物迎来了一年中最难熬的“生死考验期”。不少肉友发现,明明精心照料,但自家的“肉宝宝”还是叶片发软、化水,甚至一夜之间黑腐暴毙。其实,夏季养多肉并非玄学,只要掌握核心技巧,就能让它们安全度夏,甚至逆袭成“胖墩墩”。
一、通风:多肉的“续命氧气泵”
夏季多肉最怕的不是高温,而是闷湿环境。就像人待在桑拿房里会中暑,多肉的根系也会因缺氧而腐烂。
操作技巧:
1、阳台党:优先选择西南向位置,既能避开正午暴晒,又能利用傍晚自然风对流。若环境封闭,可用电风扇低档位摇头吹拂,但需避开直吹植株。
2、室内养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小时,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若开空调,需将多肉移至无冷风直吹的角落,并垫高花盆避免盆底积水。
3、露养防护:雨季用防雨膜搭建简易雨棚,既能挡雨又不影响空气流通。雨后及时用气吹清理叶片积水,防止水珠聚焦阳光灼伤叶面。
二、控水:浇错一瓢水,三天全报废
多肉夏季烂根,90%都是浇水不当惹的祸。尤其休眠期的冬型种(如生石花、山地玫瑰),浇水等于“催命符”。
科学浇水四步法:
1、看天浇水:气温>35℃时,夏型种也需控水;连续阴雨天直接断水,空气湿度>70%可用牙签法辅助判断(牙签插入土中2cm,干燥再浇)。
2、控量技巧:采用“边缘浇透法”——沿盆壁缓慢绕圈浇水,直到盆底微微渗水即停。切忌浸盆超10秒,否则底层土壤易闷根。
3、时间选择:最佳时段是日落后的19:00-20:00,此时土壤降温快,根系吸水效率高。避免正午浇水,温差过大会引发“煮根效应”。
4、急救处理:若误浇大水,立即用纸巾吸干表层水分,并用电风扇低档吹土面加速蒸发。
数据参考:夏型种(如仙人掌)每月浇1-3次,冬型种高温期可断水,春秋型种浇水量减半。
三、遮阳:防晒做得好,颜值不会倒
多肉晒伤后会出现难看的褐色疤痕,而过度遮阴又会引发徒长。如何平衡?关键在于动态调节遮光率!
防晒指南:
1、遮阳网选择:30℃以下用50%遮光率银网,35℃以上换90%黑网。切忌全天覆盖,建议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撤网接受散射光。
2、徒长补救:若已出现“穿裙子”(下层叶片下翻),可用镊子摘除松散叶片,并逐步增加光照时长,每周延长1小时。
3、特殊品种:玉露、寿类需双层遮阴(遮阳网+纱帘),但每天保证2小时明亮散射光,否则窗面会浑浊。
四、防病:黑腐化水,早发现早抢救
夏季多肉黑腐病堪称“植物癌症”,但若能抓住72小时黄金抢救期,存活率可提升至80%。
病害防治攻略:
1、预防三件套:
- 入夏前埋入“小白药”(呋虫胺)防虫,每月1次;
- 雨季每隔15天喷施多菌灵(1:1000)杀菌;
- 发现蚧壳虫立即用75%酒精棉签点杀。
2、黑腐急救:
- 第一阶段(叶片化水):摘除病叶,伤口涂硫磺粉,断水3天;
- 第二阶段(茎杆发黑):砍头至健康组织,晾根3天后换新土重栽。
3、化水处理:用消毒镊子清理透明叶片,盆面铺火山石加速水分蒸发,同时增施磷钾肥增强抗逆性。
五、配土:颗粒选对,度夏不累
“养肉先养根”,而根系的健康取决于土壤透气性。夏季配土需遵循“颗粒为主,保水为辅”原则。
配土方案:
1、通用配方:赤玉土30%+火山岩20%+麦饭石20%+蛭石15%+椰糠15%(适合大部分景天科)。
2、敏感品种:十二卷类改用软颗粒(日向石+鹿沼土),占比提升至70%。
3、旧土翻新:淘汰板结旧土,可掺入10%稻壳炭调节酸碱度,微波炉高温杀菌3分钟后再用。
小技巧:在土表铺1cm厚白色火山石,既能反射阳光降温,又能防止底部叶片接触潮湿土壤。
掌握这五招,多肉不仅能安全度夏,还能在秋季迎来颜值巅峰。
--
FROM 124.2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