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娱乐明星(EStar)|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1/1
|
转到
主题:北帝玄珠
楼主
|
worse
|
2021-12-17 10:03:55
|
只看此ID
转载自微博
作者@DaSevenVeils
今天#百里弘毅做实验# 终于到我本行了我来讲讲嘿嘿
百里弘毅查到北帝玄珠这个新线索之后,提到了这么几句话(P1):
硝石可用于制冰、入药、做火折,还可以炼丹,但是制冰的话芒硝就可以了,不需要这么高的纯度。
这里提到的硝石和芒硝,就是中国古代的“硝”最主要的两个成员: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KNO3,芒硝的主要成分是十水硫酸钠Na?SO?·10H?O。
“硝”最早写作“消”,因为它们都有易溶于水的特质,掉水里就消失了,后人为了区分金石药才改为石字旁,总体上两种写法指代的都是这类东西。
“硝”由于都是结晶盐,色白如霜,如针似芒,很容易被混淆,在中国古代医药界和炼丹界有很多对“硝”的应用和认识,但大多是很混乱的。
说句题外话,即使是现代法医学课上,讲到中毒那章时,最常举的案例也是误食重金属盐,不做点相关实验确实是很难辨别。
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溶于水时会大量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这就是它用于制冰的原理;
硝石入药是因为硝酸钾有利尿作用,外用时可调节局部渗透压,也可通过疮面吸收给体内补充一定的钾,中医认为它有辟秽涤浊攻坚破积之效,通俗地说就是吃了窜稀;
硝石用于做火折则是因为硝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燃烧和爆炸,所以又叫火硝/焰硝。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配方就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硫磺可用雄黄代替(注意“黄”一般是含硫,比如奁山的黄铜矿主要成分就是二硫化亚铁铜),木炭也可以换成油脂沥青之类的易燃有机物(比如天堂房顶那个富含油脂的松木大梁),硝石的纯度和质量也同样重要:
硝石的来源可以是硝石矿和硝土,刚好宋仁宗时的方士崔昉就有过河北商城 (今河南商城县)及怀卫界 (今河南北部濒县、辉县一带)沿河人家刮卤淋汁用地霜炼制硝石的记载。
也就是说,河南一带硝石资源是非常丰富的(P2)。
正如百里所说,只用于制冰的话不需要这么高纯度的硝石,那这里提到的芒硝又是什么呢?
芒硝又称土硝/皮硝,主要成分是十水硫酸钠,有时也含有一定的硫酸镁,做过肠镜的人应该熟这玩意。
芒硝煎服后会形成高渗盐溶液吸收水分,使肠道扩张促进肠蠕动,中医认为它可以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通俗地讲依然是吃了窜稀。
学基础中医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无聊人士抄伤寒论写过一味“荡气回肠汤”(不是什么正经方子,不必看那么认真),就是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君药加上淫羊藿三两激起体内淫荡之气,枳实厚朴为臣行气破气,再利用芒硝大黄涤清邪气,佐药辅以人参一根增强自身正气,主治体质邪恶易感邪气之素体。
扯远了,总之芒硝稍微加热一下就会迅速脱去结晶水,形成的无水硫酸钠就是“玄明粉”。但除了铵盐和硝酸盐溶于水是强吸热,强碱和浓硫酸溶于水是强放热,其他常见物质溶于水基本Δq≈0。理论上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带不带结晶水吸放热会有区别,但这区别也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芒硝(硫酸钠)不管以什么形式溶于水都不会像硝酸钾一样吸热的,也就无法用于制冰。并且芒硝(硫酸钠)再怎么提纯也不会变成硝石(硝酸钾)。
那么,百里弘毅这里是说错了吗?
事实上,我国人民对“消”的认识西汉的《史记》东汉的《神农本草经》里都有提到,说法不一,芒硝和硝石经常被弄混。
直到南北朝医药大师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提出鉴别钾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P3)。
剧中百里便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才发现北帝玄珠就是硝石,这个实验我们现在的化学课也学过:把盐放在火焰上一烧,紫色是钾盐黄色是钠盐。
然而天然硝石中本来就混有一定的钠盐,钠产生的黄色火焰亮度会盖过钾产生的紫色火焰,所以焰色法在纯度不高的情况下不是那么有效,但这剧里的北帝玄珠可是了不起的高纯度硝酸钾。
到了唐代炼丹家们发明“磺硝法”,把融化的铅和硫磺反应后生成的硫化铅和硝石一起炒炒会生成赤红色的铅丹,并且通过“炸鼎”这类沉痛教训更普遍地了解到硝石的助燃性——“硝石不可合三黄等烧,立见祸事(唐郑思远《真元妙道要略》)”,火药在隋唐时期被发明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无论如何,陶弘景在梁代的《本草经集注》里就完全区分开了硝石和芒硝,明确表示芒硝由朴硝精炼而成,芒硝和硝石不是一个东西。
结果唐高宗显庆年间苏敬等官修的《新修本草》里说“硝石即芒消是也。今粗炼恶朴消,淋取汁煎,炼作芒消,即是消石”,意思就是“把芒硝的粗矿石朴硝精炼一下,就会得到硝石”。
这可是国家级的药典,基本等于官方用药指南了,在这本书里把硝石和芒硝混为一谈,唐朝人对两种硝的认识一夜倒退了几百年。
我写这篇时参考的《中国古代试辨硝石与芒硝的历史》中提及此处简直痛心疾首,斥责其缺乏实地调查,只顾一味维护《神农本草经》的权威性(P4)。
不幸的是,刚好武周时期的百里弘毅查到的文献,就是这本有错误的新修本草经集注(P5)。
有人说两本书不同名,可以算算《新修本草》编撰的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和风起洛阳所处的武周时期(690-705年)也没隔多少年吧,以古代科技发展进步的速度,在国家发布了一本如此权威的药典后,短短几十年内应该不会有多少人去质疑其准确性,这个错误的影响之深远也是显而易见的。
@风起洛阳官微 你们这个剧考据也太严密了,连历史上这么一个时期短暂的科学认知错误都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
最后,评论区有人提到,《新修本草》又名《英公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编修者凡23人,排名第一位就是英国公李勣,也是风起洛阳剧中兵部尚书宋凉【春秋道掌夏使】提到的吕敬!
以此人在目前线索中暴露出的与春秋道的联系,我甚至要开始怀疑他们是故意把官方药典写错的了,毕竟掌握了辨别硝石的秘密就等于把高强度火药的制造技术握在自己手中,谁看了不说一句细思恐极!
--
FROM 115.171.230.*
1楼
|
worse
|
2021-12-17 10:05:45
|
只看此ID
【 在 worse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载自微博
: 作者@DaSevenVeils
: 今天#百里弘毅做实验# 终于到我本行了我来讲讲嘿嘿
: ...................
--
FROM 115.171.230.*
1/1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