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树立郭靖这个来路不明的榜样,贬低真正守卫襄阳三十多年的吕文德吕文焕兄弟,本来就心怀鬼胎。就像他在鹿鼎记里借顾炎武、黄宗羲之名,吹嘘他的祖先查慎行一样。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分析郭靖以及他所擎的“侠之大者”招牌,看看金庸窝藏着什么祸心。
第一,郭靖原型有三,前二个是替成吉思汗平定波斯古国、攻击欧洲多国的郭小宝、郭侃祖孙二人,与小说里的金刀驸马郭靖最为接近。第三个是忠义刚烈的四川底层军官郭靖,却因为不愿意随着长官投降金朝,跳江自杀了,用这个自杀的郭靖当做小说里的大侠郭靖,是不是过份牵强附会了。所以郭靖来路可疑,到底是哪国哪家的英雄?
第二,郭靖如果以侠客身份去剥夺朝廷派来的官员的行政权力,将吕文德凉到一边,由他来主持襄阳、樊城的防卫工作会议,这是以武犯禁。
第三,郭靖能调动朝廷军队吗?能调动朝廷粮草吗?能动用朝廷发下来的军饷吗?如果都不能,他是怎么守的襄阳?如果能做其中任一件事,参见第二条。
第四,如果他组织江湖豪杰一起协助军队守城,这些人三十年的花费谁来出?还是江湖豪杰自带银两?还是到附近劫富济贫顺便贪污50%?还是襄阳富豪供养他们?还是削减军饷供侠客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个经济问题不解决,侠客们坚持不了一个月。
第五,侠客群体在襄阳守卫三十年,中间并没有元军进攻,真的需要上百个侠客一住三十年守株待兔吗?南宋武功最高的一大批人都蹲在襄阳,其他地方不需要侠客了吗?
第六,蒙元二次攻打襄阳,第一次因为成吉思汗去世,蒙军主帅回去争夺大位,主动撤军。小说里改成杨过击杀蒙哥,元军退却。三十年后,元军第二次来,包围襄阳五年,迫使吕文焕投降,投降后没有屠城,而是将守军迁徙到今天的韩国襄阳道,替蒙元守卫韩国去了。那么请问郭靖守卫襄阳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起到什么积极作用了?小说写襄阳城破,郭靖一家战死,不对吧?没有屠城哪来的战死,恐怕是跟着守军投降、迁徙韩国途中溜回桃花岛的可能性最大,这样不会违背郭靖长期抗击元军的初心。
第七,郭靖在长达三十年时间里无法做到战胜元军第二次进攻的准备,是无能,还是不作为?北宋抗击西夏入侵发明了机动防御战术,以2万人打败西夏22万人,至今还用在军事教学里,南宋岳飞野战用步兵大胜金国骑兵,南宋孟拱野战击败十万金兵、攻破金国首都、手刃最后一个金国皇帝,郭靖学习武穆遗书不止三十年,为何军事指挥能力等于零?郭靖是否积极认真备过战?有没有征集民夫修筑一批堡垒,在堡垒之间挖好交通沟?这是当年最流行的犄角守望战术,进可骚扰敌人、切断敌军粮道,退可自保,城堡之间可以相互支援,打破元军封锁,平时出来耕种,战时将农民召集进入城堡变成士兵。
第八,请结合元军攻破樊城、包围襄阳、三次打败朝廷补给船队的真实历史,再想一想凭郭靖的本事,可以出入元军取上将人头,他怎么不在防御战里多杀几个元军大将、瓦解元军?坐在被包围的襄阳城里五年,刺杀敌人主帅、将领的时间有一千八百余天,足够他消灭几百个元军将领了。
第九,以郭靖的武功,能不能摧毁几台抛石机?能不能保住樊城的城门不被砸破?以郭靖的内力+水性+手中削铁如泥的玄铁剑,能不能斩断铁索横江,让朝廷补给船队进入襄阳?
第十,不要对我说郭靖是虚构人物,没必要具备战场指挥能力,没必要单身赴险刺杀元军将领,没必要出城破坏敌军战略武器,那样所有关于郭靖的故事、所有侠之大者的谀词都是假的了。
在此必须就事论事,分析扛着侠之大者的招牌的郭靖,到底在三十年协防、第二次被元军破防的过程里,做过什么。
或者郭靖没做过战备工作,没刺杀过元军将领,更没有破坏元军战略武器,这些我反而能接受,因为历史不能改,改了不如多改一些,让郭靖带着侠客们杀光元军,杀入大漠蒙古人老巢,从此中国历史上没有元朝。
结语
感觉大多数人特别好骗,金庸说一句侠之大者,就让各位high tide好多年。
我同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的深切含义,感受到提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迫切需要,但是用在郭靖身上,不如转让给萧峰,至少帮主用自己的死逼迫耶律洪基永世不得南侵,阻止了辽国和北宋战争,这是真正的为国为民,是真正的大侠行止。
发自「今日水木 on Dol Guldor Express」
--
修改:williamtong FROM 223.104.68.*
FROM 223.1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