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赵括其实挺冤枉的
赵国是赵括一个军团在站,秦国是举国在战。
赵国如战略收缩,把李牧调过来打决战,有可能就是秦国灭亡了。
赵王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败也是分级的
: 他这个是全军覆没,没法洗的
--
FROM 202.160.158.*
还保留了代国的力量,最终邯郸之战还是从代退回了,如果高平之战动用这部分力量,可能会赢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开啥玩笑
: 难道赵国人口比秦国多?
: 赵国也是举国之战
--
FROM 202.160.158.*
我觉得赵王是首责
【 在 gfki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是整个赵国的失败,赵王首当其冲
: 赵阔背大锅
--
FROM 202.160.158.*
赵括还是磨砺不够,当主帅还是勉强了
【 在 lovestream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地理和战术角度来看,长平之战的发生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赵军不利。对于赵括和赵军来说,复杂的地形与秦军的战略相互交织,确实构成了一个“包饺子”的危局。让我们详细地分析这一观点。
: 地理环境分析
: 长平地区的地形
: ...................
--
FROM 202.160.158.*
至少发展为另一场战役了,赵不至于亡国之败。
【 在 bulletproof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不至于,秦关中兵还没怎么动呢,发的是河内兵
--
FROM 202.160.158.*
长平之战后大势已去,力量根基失衡了,赵还是很牛的,但秦不给他时间恢复。
白起杀俘非人道,他只是一个臣,何必呢!
赵括只是加速了进程,廉颇不换也不一定耗得住,力量对比还是秦强。
做为赵王来说,唯有决战可能破局,赵括把局势引到了决战的方向,非决战李牧不可调动,即开决战,李牧就得调动了,直接进攻河内也可以啊。其实还是有侥幸心理的,再说也没想到会全军覆没。
我一直都没有认为赵括是真正的纸上谈兵,虽然也有问题。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读读平原君列传
: 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後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锺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於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於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卻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 连平原君的夫人都参战了
--
FROM 202.160.158.*
白起就是慢+稳,需要资源支撑的,打的是阵地战,秦国其他将领控局及耐力都达不到白起的水平。
【 在 fckmessi 的大作中提到: 】
: 韩信比白起可牛逼多了,人家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胜
: 白起靠的是秦国的强大国力,说白了是秦国几代人的积累造成了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加上秦国的地理位置上也有优势,打胜仗是基本要求
: 你就看看那个时代为什么秦国名将就特别多呢,真是他们人才多吗?是因为秦国实力本来就有绝对优势,只要不是太差的将领,都能打胜仗
: ...................
--
FROM 202.160.156.*
环节慢,整体快,就是全面力量的推进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起打的快啊,要不然能全歼敌军上百万,平均一年能歼灭3万
--
FROM 202.160.156.*
是这样,怎么给我的感觉是慢呢!
嗯,着墨多而我读的慢,感觉总不结束,应该是这个原因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是快,白起打仗就是快刀斩乱麻
: 所以他歼敌多,不给敌喘息之机
--
修改:scubawh FROM 202.160.156.*
FROM 202.160.156.*
但第二次就觉得很慢,因为10年制裁我都算进去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司马迁写的细点,其实很快,长平之战也才打了40多天
: 你看第一次海湾战争也40多天,你是不是觉得很快
--
FROM 202.16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