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中日对剑术、剑道的理解和追求有极大差别。
《座头市》不算最好的武打日剧,同级别或者稍好的电影还有《七武士》《黄昏的清兵卫》《十三剑客》,不过《七武士》偏战略,《清兵卫》比较苦,《十三剑客》有替天行道意味,只有《座头市》比较纯粹地反映剑道高低。通过男主角座头市的几次出剑,能看出日剑道的追求,就是剑客站在A位置,被击杀对象在B位置,最终击杀地点在C位置,需要用最快的身法到达C、最快的出剑速度刺中对方、最有效的办法扼止对方出剑,能做到这三点就赢了。附图是座头市猛向前一步,用身体挡住对手拔剑的空间,却将剑抵在对方胸前,瞬间取胜。这就是剑道追求的一击必杀。
而在击杀前漫长的等待,一是心理攻击,二是揣摩对方利用地形可能出现的刺杀方法、反制方法。由于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所以剑客不会一味防御,那样几下子就落败了,必须追求击杀对手。
但是对方如果是高手,也不会一剑就被杀,就会出现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硬刚回合,就要在行动之前计算出更多的出剑、防御、身法,等待的时间就更长。
再看钟国传统武侠片top3《剑雨》,被吴宇森玩出了新高度,没有发哥二把梭子枪突突突的场面,改成了真剑对攻,不用刀枪,不吊威亚,全凭物理规律,最精彩的几处:
杨紫琼用软剑绕过大S剑锋,剑尖到了大S后背一弹,击中大S,但也仅仅吓了大S一跳;
最后杨紫琼与转轮王决战,顿悟藏拙于巧、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曲为伸总计4条最高深剑诀,连续刺中转轮王11剑,却没有造成重大伤害,转轮王边夸杨紫琼进步了,边继续攻击;
还有转轮王处决弟子,那个玩神仙索的,赢了之后说的话:你要是练剑就好好练剑,要是练杂技就好好练杂技……意思是你用乱七八糟的剑法,杀不了人。
到此,钟日剑术差距就凸现出来了。种国剑术各种佯攻、剑花、甚至杂技都有,就是不愿意追求一击毙命。
这与道德沉沦人性扭曲都没关系,我理解的种国剑术,旨在以术服人,不伤脸面,点到为止,输了的人及时打住,抱拳说一句在下心服口服,赢了的人满脸谦虚,说一句承让承让。或者输了的人说一句此间别过,高山不改绿水长流,来日再会,赢了的人微微一笑,心说又多一麻烦。
如果打出给脸不要脸的场面,或者依靠德行、天大的面子都无法揭过去的梁子,就会变成倚天屠龙记六大派剿灭魔教的下场,峨嵋派不惜举全派之力、不惜冒全派灭门之险,也要戮力击杀魔教的局面。
顺带一提,倚天屠龙记有个逻辑bug,赵敏既然要屠戮中原武林,没必要抓住六大派之后每天白馒头养着,单等着张无忌来攻城掠地建功立业,可以早早杀却六大派以绝后患。试想,以赵敏手下实力可以强攻血洗少林,阿大阿二阿三苦大师玄冥二老联手可以杀张三丰,哪还有必要学各派的绝技?雕虫小技罢了,大家说呢。
回过来继续比较中日剑术,日剧里高手之间也互相尊重,但是杀还是要杀的,不能点到为止,这不仅仅是民族性格问题,经济问题更突出,正如《七武士》展现出来的,人多了粮食不够吃,就开启战争模式,人杀得少了就开启和平模式,大家回乡下种地,花十几年进入下一次人多了粮食不够吃的循环。
所以日剧经常表现樱花瞬间绽放的凄美,更多的原因是日农业资源养不活太多人,提前死亡是他们的宿命,寇掠钟国是他们民族的宿命。
种国地大物博,吃饭不是问题,鹿鼎记韦小宝一出手就是几万两银子,用红楼梦刘姥姥的话说,一户农家一年不过二十两银子,韦爵爷怀揣着上万户的银子,一甩手就是几千户的年收入。古龙出手更阔绰,躲在香港喝花酒写小说,出手就是几百万银子或者金子,嗯,还是咱们祖上富裕。
发自「今日水木 on fuck smth mgc」
--
修改:williamtong FROM 183.42.138.*
FROM 14.26.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