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中国的科幻小说输出到国外,也就是2015年以后的事吧。主要输出到英语世界
——美国,还有一部分输出到欧洲。比较成功的就是《三体》的输出,目前它在英语世
界包括美国、英国,还有一些英联邦国家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销量还是很大的,
电子书和纸质书总量超过200万部。这种销量,即使与美国的科幻小说销量相比,也是很
庞大的。《三体》(第二部)上过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
后,中国文学作品对外输出销量最大的一部书。在英语世界之外的其他语种——大概有
二十多个吧,德语版销售比较好,德国的科幻小说传统比较长一些;法语版销售也不错
;俄罗斯也有一定的读者;在所有外语版中销售得最好的是波兰,按照人口比例销量相
当高——平均130个波兰人中就有1个人购买《三体》,因为波兰的科幻小说也是有传统
的,出过一个世界级科幻大师斯坦尼斯拉夫·莱姆。一位杰出的作家可以影响一个民族
和国家。最近《三体》在日本的销售也不错,日本现在只出到第二部,一直处于销售之
中,具体销量还不确定。这就是目前科幻小说输出的一个大致情况吧。销售好的也就是
《三体》这一部书,其他的不行。我的其他作品也远远达不到这样一个程度。
金庸盛名 仅限华人
据统计,金庸15部小说在全球销售超过1亿册,还不包括相当数量的盗版。金庸成为
世界上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在华语世界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西方世界几乎没有
听说过他的名字。
在这本英译本之前,金庸小说只有三部被翻译成英文,其中有莫锦屏(Olivia Mok)
翻译的《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明福特(John Minford)翻
译的《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以及恩萧(Graham Earnshaw)翻译的《
书剑恩仇录》(The Book and the Sward)。而且,这些英译本都是由英国出版社和香港
英文出版社出版,没有美国出版社参与。
韩倚松说,金庸小说翻译成英文很少,主要涉及两个原因。首先是翻译本身的原因
。金庸小说并不比其他中国小说更难理解,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并非“难以翻译”。但是
,华语读者的大部分乐趣在于金庸对中文的掌握上,金庸创作了一部现代文体,又借用
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语言,以及他对江湖术语的使用涉及到中国文学与文化。“如果不是
不可能的话,用英文翻译重现他的语言和他的风格是非常困难的。”
其次是内容的原因。金庸的小说为读者提供了迷人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他的小说情节通常涉及到中国历史故事,他的人物关联着中国社会的主题和道德问题
。他的小说使中国读者感到内容丰富,也将吸引那些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英语读
者。但是,普通的英语读者对此会感到“陌生”。
他指出,人们有时将金庸的小说与《哈利波特》系列(Harry Potter series)或托尔
金的幻想小说(Tolkien's fantasy novels)进行比较。这在某些方面是恰当的。但他觉
得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武侠小说与20世纪中美国的文化角色更具有可比性。这两种类型
都以历史的想象版本为中心,这作为一种文化认同至关重要。
【 在 shuaigege (shuaigege)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开创了一片领域
: 如果放在文学这个大领域来对比,谁更强呢?
--
FROM 14.15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