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讲述两位作家的篇幅和专门章节,顺序不是地位的比较?
所以你没学习过公认的民国六大家排名为什么是“鲁、郭、茅、巴、老、曹”?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
第五、第六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旗手---鲁迅(上、下)”,
第七章:郭沫若和‘五四’前后的作家”、
第九章:茅盾和‘左联’时期的革命文学作家”
老舍、巴金和曹禺是被列入专节的“进步作家”中。
鲁迅无争议的第一,独占两章
郭沫若和茅盾分列二三,各独占一章
老舍巴金曹禺是四五六名,排名相对比较并列,后为了顺口改成巴老曹,所以列入专节,没有章的地位
另外这段也是排名被官方公认的史料,看讲述篇幅和顺序,这种官方排名都很有讲究的,不是随口乱说。
1956年2月27日至3月6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在北京召开。2月27日上午,周扬用半天时间作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的报告,长达两万五千字,在这个报告第三部分结尾时,周扬说:“鲁迅的创作开创了整个新文学的历史,他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一切文学遗产中对我最亲切的,也是最宝贵的和最有价值的,我们必须首先认真地加以研究。郭沫若的《女神》开辟了一个新诗的时代。作家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赵树理都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
【 在 azureoc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书里哪里有“文学史上金庸地位高于王朔”的说法?
: 到底在哪里
: 早就问了你n遍
: ...................
--
FROM 163.11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