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70后,北方人。
小学看的第一部武侠是射雕,然后是神雕第三册,那时候的纸都还是硬硬的,有些地方沾了几滴油变得几乎完全透明。大一每个周末跑到书店,站着把倚天之类的读完了。
过了中二期,慢慢发现金庸传达的世界观还是有挺多弊端的,比如“一击不中,飘然远去”,比如“自重身份”,在追mm上简直是致命伤。另外”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情节太多,似乎所有对主角动心的都必须孤独终老,这种情结对年轻人的恋爱观也很不利。还有金书很多情节都围绕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情上,无论正邪,似乎说出去的话绝对不能抵赖,这个和现实世界相差未免太远,老实人读了很容易吃亏。
最近刷到了几次知乎给我的推荐,几乎都在说令狐冲的坏话,而对岳不群持同情的态度较多,还是很诧异的。读网友评论的时候就看到了以前不太注意的一些小段落,明显能看到金庸对于“普通人”完全没有同理心。其实很久之前杨判写小兵物语就在说这件事,然而这种令人恶心的情节并不限于襄阳城那个小兵。
比如:
“岳不群抬起头来,望着天边悠悠飘过的一团白云,缓缓的道:“霍庄主的二姑娘,大前天上吊死了。””令狐冲一听田伯光在长安做案,早想到定是奸淫掳掠的勾当,可没想到他竟是如此的胆大妄为,惹到了霍权霍庄主的头上。。。岳不群说他二小姐上吊而死,自是为着受了田伯光的淫辱,只是碍着岳夫人和岳灵珊在旁,说得较为含蓄而已。”
这并不影响令狐冲继续和田伯光推杯换盏。
比如
“李莫愁将女婴抱起,正要再送到那少妇怀中,转过身来,那少妇已不知去向,原来她乘着两人争执,已抱了儿子悄悄从后门溜走。李莫愁怒气勃发,直冲出门,但见那少妇抱着婴儿正自向前狂奔。李莫愁哼了一声,纵身而起,拂尘搂头击下,风声过去,那农妇母子两人登时脑骨碎裂,尸横当地。她再去寻人喂奶,村中却惟有男人。李莫愁怒气越盛,胡乱杀了几人,到灶下取了火种,在农家的茅草屋上纵火焚烧,连点了几处火头,这才快步出村。”
李莫愁做这些事的时候,杨过就在一边,未发一言。
比如
“喝得十几杯酒后,令狐冲觉得这位任教主谈吐豪迈,识见非凡,确是一位平生罕见的大英雄、大豪杰,不由得大是心折,先前见他对付秦伟邦和黄钟公、黑白子,手段未免过份毒辣,但听他谈论了一会后,颇信英雄处事,有不能以常理测度者,心中本来所存的不平之意逐渐淡去。”
哈哈哈,喝了几杯酒就被忽悠了,令狐冲是个傻子吧?
归根结底,还是年纪大了,知道自己不是主角,对普通人更能共情,同时对英雄/精英的直观认识更多了,知道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并没有道德豁免权。现在的年轻人,估计比我们那时候懂得更多,而且是法制社会长大,看不惯所谓侠以武犯禁。
【 在 Jztsm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80后,高中时候第一次看笑傲的时候就烦令狐冲,完全没有潇洒豁达好不好?有也只是表象上的,骨子里全是被封建礼教束缚的迂腐好不好!憋屈的很。杨过才叫潇洒豁达。
: lz你气死我了,你是不是70后,北方人?
:
--
修改:aortic FROM 183.211.83.*
FROM 183.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