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驿站,是分段传送,本驿站值班快马。接到上一个驿站来的紧急军情,红牌金字,是皇帝的紧急快件,要800里速递,是24小时800里,连接的驿站多个快递员,多匹马街里完成,不是一匹马跑这么远。即便如此,千里之外三天到货。还今天快递也差不多。
大臣给皇帝奏章,朝廷给大臣的信息通报,不涉及军情的。三百里传送,千里在七八天到达。
驿马邮差待遇高,完成任务,有补贴,有年终奖,是家传的差事。办砸了要重罪。耽误军情的24小时不到800里的。追责,杖责还杀头。
也有例外,乾隆的乌雅兆惠平叛,信使从伊利,1个月报告送到乾隆手中,乾隆再有一个月,圣旨到乌雅兆惠手中。2个月来回,2万里的路。这个驿站费老钱了。花多少钱都值得,赢得了今天202万平方公里。
【 在 ggoo 的大作中提到: 】
: 康熙平吴三桂时候,最快的消息也要9天才能送到云南,一来一回18天。
: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如果是平原的话,也可以一日千里。
:
--
FROM 17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