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净利润有点吹牛。我也是干外贸的。
【 在 power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S总和老婆搞了外贸公司,每年几个小目标的营收,20%左右的净利润,纯外企管理风格,社保和税收都是妥妥顶格交,这个在国内实属难得。不过S认为目前的业务--服装出口前景不太乐观,因此开拓了光伏风能等出口,并在欧洲和上海搞了个平台:国内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线缆工厂,国外客户、安装队伍搞到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他希望找些天使投资,这期间遇到一个南方某咨询公司,邀请交大几千去开会培训,老板是全球顶级名校毕业,也在大的一级私募干过,培训的内容和宣传倒是挺高大上,也号称有些投资机构会来。非常巧的是第二天又有另外一位搞医疗器械的L总问过我同一家公司同一场活动。我大概背调了下这个公司:零实缴零社保人数,title有很大的包装成分,培训的内容基本都是些IPO常识,希望忽悠一些企业花钱去上交所的Q板E板。本质上还是会议营销,拉人头,至于投资机构没有充分评估项目在培训现场寒暄几句意义不大,甚至有点交钱忽悠冤大头的味道。其中国内融资(无论是债权还是股权还是北京的所谓审批单)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回头再续。
--
FROM 39.1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