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奋力一击
---------------
开发目标明确了—要建设一个运输平台,让运输链条上的各方,如厂矿、车把头、司机、托运方等,都能按需使用数据。
于是我把长安研发中心的产品经理叫到蒿城,并让她做好中长期的出差准备。
这个产品经理是个悟性极高的西北女孩,有着像胡杨林一般的挺拔和坚韧,就叫她胡杨。
胡杨到蒿城办公室时,上下一身黑衣。见到我直接开口说:“穿着黑衣服,就不怕到厂矿里去了?”
我向胡杨讨论了一上午,认为核心挑战在于—必须要让各方减少甚至不用人工录入数据,做到真正增效。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找到运输链条上合适的切入点来收集数据。
于是我买了几条烟带着,每天和胡杨去调研司机,有时也坐在驾驶仓跟着运输全程。
厂矿里煤灰真的大,每天下来,胡杨黑衣黑脸黑头发,只有顺着白眼珠才能找到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找到了精准的切入点,那就是车辆称重过程。
称重过程发生在一条长长的地磅上,只要稍用物联网改造,就能实现称重、车牌识别、实时拍照、数据上传等功能。再在卡车装个终端小盒子,那齐活了,耶!
我和胡杨带着调研结果回到长安。技术总监已把需要用到的各种测试硬件购入,像摄像头、无线打印机、针式打印机、LED屏,办公室一片混乱繁忙,像个实验室。
技术经理向我汇报—团队都是网站开发人员,硬件的开发有难度。
我没回答这个问题,直接问到:“假设硬件的交互都有成熟接口,你是否能开发?”
技术经理说:“没问题。”
我说:“好。给你一周时间,把所有功能模块细化,并写出开发计划。”
“那硬件到时候怎么调试?”
“你不用管。”
我准备来开发硬件。一方面是我多时不写代码手痒难耐;另一方面是我认为领导必须要有攻坚能力,掩护大部队向前,防止队伍“顿于坚城之下”。
一周后,技术会议论证通过了开发方案,我也提交了各硬件的接口模型。
技术部接下来要开发一个月,我们且耐心等待:)
--
FROM 112.4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