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觉前默念,希望明天确诊病例数不要突破7000,一觉醒来竟然真的突破了。憋了好久,觉得必须写点什么。之前一直憋着没写,一方面没时间,一天到晚被孩子粘着;另一方面,岳父是医生,他认为我太过敏感,按照他的说法,SARS那会儿我们都没啥事,这次致病性比SARS还弱,肯定不会有事的。我记得那天是1月26号,当时已确诊人数只有几百,我跟岳父说,我认为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已过万,只不过还没表现出症状,或者还没来得及核酸检测,五六天以后就有答案了。现在是四天后,确诊7736例,疑似12167例。或许,我们真的低估了对手。
我研究的是噬菌体,是一类侵染细菌的病毒。所以严格的说,我不是新冠病毒领域的专家,按学术圈的说法叫大同行。但我想,新冠病毒既然是一种未知的病毒,或许领域专家的经验也未必对,已有的知识也不一定可靠。噬菌体一般有两种,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者利用细菌物质能量快速复制自身遗传物质(DNA),并最终杀死宿主菌,产生上百个子代噬菌体,然后去寻找新的宿主菌;后者进入一种“寄生”状态(溶源化),与宿主DNA一起复制,一起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等到宿主菌出现异常(饥饿、衰老等)时,就会大量复制,进入烈性噬菌体的裂解循环。可以看出,杀死宿主并非病毒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复制和传递自己的遗传信息才是病毒的最终目的。所以,当家人以及主流媒体根据新冠病毒致病性较弱来判断这次疫情的危害将远低于SARS时,我很忧虑。我觉得,新冠病毒比SARS更聪明,如果说SARS像烈性噬菌体,那么新冠病毒就更像温和噬菌体,它通过降低致病性获得了在人群中更强的传播能力:它潜伏期可以很长,许多携带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但核酸检测确实阳性的(广州一家5口确诊,但其中一儿童无任何症状),这样由于这类携带者没有临床症状,就会携带病毒到处传播,但一旦宿主机体免疫力降低(如老年人、高血压等),病毒就会大量增殖,导致轻症、重症甚至生命危险。今早我还跟老婆讨论,有没有可能潜伏期不止14天,就像溶源菌一样长期携带病毒,答案目前不得而知,但今天看到合肥一女子从武汉回乡23天后才出现症状(李某,女,34岁,现居合肥市蜀山区。1月2日自武汉回肥,1月25日发病,1月25日入安医一附院就诊,1月29日确诊。目前病情较轻。)的新闻,如果这是真的,我觉得我们可能真的低估了这次疫情的防控难度。如果新冠病毒可以长时间潜伏,可以没有症状,同时保持传播能力,那么只有核酸检测是可靠的,这将比SARS防控需要的专业资源和成本或将有数量级的差异。
理性对待,但不必过度紧张,这场战疫现阶段重点在于防。目前所有国人临床上可分为三类:重症、轻症和无症。重症直接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避免接触他人,现在真的是考验国民素质的时候了;轻症建议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如果3-4天后还发烧,建议就医,不要讳疾忌医,不要怕被强制隔离,对自己和对家人必定是最好的选择。无症人群不代表就没有携带病毒的可能,建议听党的话,不串门,不聚会,少去商场、饭店、超市这种封闭空间,实在憋坏了可以去室外空旷的地方走走转转,但出门一定要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见熟人相视一笑,别侃别聊,可保你此毒不侵。记得回家洗手洗脸,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主席说了,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的理解是,目前处处皆战场,白衣天使们奋战在第一战线上,人民群众是第二战线的主角,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约束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就是对这次战役的最大贡献。第二战线的疏忽将会对第一战线造成持续的压力。
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有了很多动作,但关于第二战线上,我还有几点拙见,可能很傻,但我觉得就算被diss还是说出来吧:
(1)媒体应该更加客观、更大力度地宣传疫情,报道第一战线上医护人员拼搏奋斗、感人事迹的同时,更要注重宣传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提高第二战线上国民群众的防护意识。
(2)是否能够极限加大口罩的生产供应,满足第一战线的医务人员需求是基本目标,但应以满足社区防控为最终目标,争取能够做到社区日常供应,因为口罩是消耗品,一定要把产力提上去,还要提供统一的废弃口罩处理方案。
(3)加大物流行业的支持和补贴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优势,保障居民在不出门、少出门的情况下的物资供应。
多难兴邦,新冠病毒是对我们民族意志的又一次考验,我们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无法确定的是这场胜利需要付出多少代价。但我相信,人民群众的防护意识越高,我们付出的代价就越少。如果目前防控力度得不到升级,最后的死亡人数或将超过SARS(我查到的官方数据是中国内地是349例)。
最后,我想说,和SARS一样,新冠病毒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一定要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
--
修改:limshand FROM 120.244.140.*
FROM 120.24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