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抗拒保险 -> 到慢慢接受保险,但依然觉得不出事,保费打水漂,所以仅仅购买了意外险+医疗险 -> 家人得了脑干出血在icu呆了1个月,终于把我老公,孩子的重疾,医疗,意外,寿险配齐 -> 因职业发展瓶颈,转行做保险经纪人,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说一下一路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保险的感悟。
首先,保险仅仅是一种转嫁风险的金融工具,那作为一种工具,它本身无所谓对错好坏,所谓褒贬不一,是人赋予它的主观判断;当保险切切实实解决了问题,那人们对它的评价就是好的;反之,当出险后,保险公司拒赔了,那人们就会认为保险是骗人的。
事实上,在ICU里面,有保险的人,神情会更泰然些,心情也会轻松些;而没有保险,需要花自己的储蓄,或者需要借亲戚朋友的钱甚至需要众筹,如轻松筹,水滴筹的人会更焦虑些,更惶恐些,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好多为了孩子都有放弃治疗的念头,表现为拔掉身上的输液管,输血管,护士需要把病人的手捆在病床上才行;在这里大家对保险理赔人员是翘首以望吧,因为他们的到来往往会带来一笔不菲的治病钱,送命钱,真的,钱就是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毫不夸张。不过国人对保险的认识是不足的,即使有保险的人,保额也就不够的,也就10~20万吧,如果以1万来算,也就10~20天吧,但就是这10~20万,关键时候也能让家人松一口气的。
那配置恰当的保险,的确在关键时候起到不可小觑作用,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呢?是保险合同本身的问题吗?no, no,no,原因如下:
1,保险销售人员不了解投保人的需求,推荐不合适的保险给消费者;
2,在投保过程中,保险销售人员没有就具体的保险条款也就是那密密麻麻几十页的文字以及免赔责任告知客户;
3,保险销售人员也没有引导客户如实告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以至于出险后保险公司拒赔,豪不夸张地说,80%的理赔纠纷都和健康告知有关。如乙肝,甲状腺结节,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还有医保卡外借,借给其他人开药,出险后,保险公司查出来,会认定在投保前已患有某种疾病未告知。。。等等主动的隐瞒或者被动的未如实告知均影响理赔结果,详细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814755/answer/1374100987,投保是技术活,需要避开很多坑,需要专业的人协助。
第一个问题:
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 怎么都觉得好坑,比如脑损伤必须是语言能力完全丧失且积极治疗12个月以后,瘫痪是永久完全瘫痪,心脏方面必须是开胸搭桥 肿瘤必须是病理鉴定为恶性部分恶心早期还不行,感觉一般的大病都不行啊 很难鉴定
首先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而这25种重大疾病已经涵盖了95%以上的高发疾病;
而有些疾病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如开胸,积极治疗12个月达到一定状态才能理赔,可以降低保费,如果没有门槛的,保费会高;如果不满足条件,例如没开胸或者治疗12个月之内已康复,这种大凡不会对家庭造成重大创伤的,不过现在不少产品含中症,轻症,当疾病处于早期,也可以理赔20%~60%保额吧
这个问题就类似于,一个产品的免责条款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个人喜欢越多越好,因为本人普通人,不会做异常行为,当限制多,意味保费少;
举个栗子:
假如各方面都一样,产品A比产品B多了免责条款:
(1)被保险人服用、吸食或注射毒品6或未遵医嘱使用管制药品7;
(2)被保险人酒后驾驶8机动车9、无合法有效驾驶证驾驶10机动车或驾驶 无有效行驶证11的机动车;
那是不是产品A的价格更低呢?因为它不承担上述责任。
同一家公司的产品,一分价格一分货;不同公司的产品,却不是,因为每家保险公司的运营机制导致成本不一样。
那下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重疾在55之后得病,你还不如一直自己理财,55岁之前得病,太小概率了?
买保险买的是概率,如果我预测到我明年得病,那我今年再买是合适的,从概率的角度来说,普通人一生中得大病的几率是72.18%吧,重疾越来越年轻化了,重疾在40岁之后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这个是从大数据的角度来分析的;您觉得这辈子一定不会得大病,那就不要买保险;如果不是很确定,没有绝对把握,那就趁年轻买,因为年轻身体好,保费低,保障期间长;这个就给是否要孩子一样,从理性上,我觉得要孩子没必要,将养孩子的钱用来存笔养老金,大概率晚年生活的更潇洒些;不过在大环境下我有犹豫,终于在30岁有了孩子,后来又后悔了,悔生晚了,应该早点生。
再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需要重疾险?
我认为,除了:
1,很穷,吃不起饭
2,很富,生病对经济不会有任何影响的人,如赌王,不需要买意外,重疾,医疗保障性保险,因为当风险来临时,他完全可以自理;对这类高净值的人群,他们更关注的是资产传承,避税,避债的保险,类似于寿险的功能,隔离企业资产和家庭资产,让钱真正属于自己,让资产保值增值,富过三代。
其他人,但凡有风险无法承担,都需要保险,将风险转嫁出去,否则一旦风险发生,轻轻松松将中产家庭打回解放前,家庭责任越重,保险的需求越大吧,尤其是中产中家庭支柱吧,参考流感下的北京吧。
下一个问题:
从最理性的角度,应该配置什么样的保险?
1,医疗险:得病后在医院治疗的费用,如百万医疗,30岁男,一年1000多,保额可以做到100万,轻松筹,水滴筹多数缺的是一个百万医疗。
2,意外险:保额100万,1000元左右吧
3,定期寿险:30岁男,保20年,保额100万,不到1000吧
4,重疾险:选择多次赔付的消费险重疾险,50万保额,5000~7000吧
其中医疗险,意外险在我看来是必选的,人手一份,没多少钱,买个心安吧,其他的定期寿险,重疾险丰俭由人,优先给家庭支柱配置上。
再一个问题
相互宝,每个100多,阿里,腾讯,微医,互联网保险怎么样?
这类产品属于消费性的,买一年保一年,
优势是:便宜
缺点是:产品有停售的风险;理赔的问题,需要自己对接保险公司,销售平台没有任何义务帮你处理
如果购买这类产品,需要仔细研究条款,找个里面的坑,如必保四轻症是否有,重点疾病条款是否严苛等等。
买了保险的感受(仅限个人):
如果没出险,的确会有保费打水漂的感受,虽然买保险却用不上保险是最好的(本人精打细算之人);
不过心里更踏实了吧,尤其是我给公公婆婆买了医疗险,他们已经快70的人了吧,我不担心他们得大病对家庭的影响吧;
还有就是投资,更放心了吧,因为有保险兜底
这块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下“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个人挺认同里面的观点的吧
--
修改:victory01 FROM 111.194.49.*
FROM 111.1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