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父母对孩子都是无私的?我反正不信
可怜的人,你父母一定特别狠毒吧,不知道你生小孩了没,提前替TA默哀了
【 在 superpass1 的大作中提到: 】
: 孝道就是奴才文化,把子女当成奴才养侍奉父权,父权再侍奉君权,层层压迫才稳定
--
FROM 118.250.187.*
很多?很多是多少
我只能说这种父母肯定有,但是就我的认知,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无私的了,既包括我自己的父母、岳父母,也包括我本人
【 在 Tommy1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父母考虑的还是自己多一些
: 很多父母的爱只停留在嘴上吧,关键时刻帮一把都思前想后的,最后还是不帮
--
FROM 118.250.187.*
是的,我也觉得现在整天嚷嚷不生的这些人,最大的动因其实就是自私,嘴里喊着怕孩子生出来受苦,其实是自己怕苦
【 在 bibobel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社会角度来说,确实要强调父母的功劳,要不然没人愿意生娃了。现在好多人都想着不婚不育,或者丁克,没有孩子,生活的多逍遥自在。生个孩子,费劲吧啦地养大成人,供他读书,成家了还要给他买房买车看子孙。子女还说那都是本能,是自私自利。人都是自私的,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生孩子不划算,干脆不生了
--
FROM 118.250.187.*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这句话并无问题,但若是过于自私就有问题了
靠“强调父母的功劳”来鼓励生育,我觉得也不对,感觉是一种非常功利的道理,反而迎合了那帮带节奏想要动摇我们传统文化的家伙
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自有我们的传承,那些自私不生的人,将来必将把苦果展示给后来者
【 在 bibobel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不需要过分拔高人性
: 之所以要去强调父母的功劳,主要还是要鼓励生育,因为对整个社会来说,大部分人都生育,才能延续下去,才会有足够的人进行物质生产。最终每个人都受益。
: 作为个体,大部分生个孩子还是吃亏的,你不给他个高帽戴着,让他有个盼头,怎么能行呢?
: ...................
--
FROM 118.250.187.*
你在西方生活吗?你这才是典型的被欧美洗脑了
我在欧洲北美加起来住过一年多,那边的普通老人的生活情况我可是看得够多了,但凡他们能引进点中国的传统文化,老头老太太们也不至于那么难受
财产都给子女,简直笑死个人,那边的普通老头能有什么财产留给子女的,你真是想多了,是不是有外国爹忽悠你去继承遗产啊
【 在 superpass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怜你被洗脑的是非不分了,真爱就是像欧美那样,财产都给子女,养老问题成年人通过制度性安排提前解决好,不需要子女养老,子女可以自由过一生,每个人都是大写的人,而不是蠕国这样一出生就欠了父母债
: :
--
FROM 118.250.187.*
不着急,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些丁克们将来的情况有多么惨就会带动下一波生育高潮了,无论国内外,没有子女的老人都是悲惨的,用事实最能教育人
【 在 bibobelle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强调也没用了
: 越来越多的人都发现不生,少生更舒适
--
FROM 118.250.187.*
你这非得盯着少数负面看就没办法了,这种肯定是极少数啊
各种对老人不好的事情为什么会上新闻?因为不正常因为极少见啊
【 在 bibobel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有被啃老,然后被敢出门的老人,还不如人家丁克呢
: :
--
FROM 118.250.187.*
你先回答我你出过国没?你这些都是从网上看西方水军说的吧
别扯什么百年家族企业,这种在国外也属于极少数。咱们说说普通人行不行,除非你家就是做企业而且还是大企业的。
以我2012年在加拿大了解到的情况来说吧。那时他们的社平工资大概是两千加元左右,如果你坚持交纳了国家的养老保险,那么到你退休的时候,每个月大概能有八九百元的养老金。一般普通人的基本做法就是把自己的房子卖了,用来缴纳政府提供的养老公寓的费用(这种公寓是禁止成年子女一起住的)。每周有一次免费的大巴车送老人去超市购买一周的生活用品,那八九百大概就是够你吃喝了。所以这种普通的外国老人,根本就没啥留给子女的。
我也遇到一些没有卖房一直自己住的老人,这种必须身体特别好,而且还得有手艺,木工泥工水电工你都得会,不然家里但凡出点问题,请人是根本请不起的,只能自己修。而他们一般是没有积蓄的,所谓的房子留给子女,有的交不起遗产税都宁可不要,反正除了一些地段好的房子,大多数房子也不值什么钱。(现在据说加拿大的房子也涨了不少,也许情况有所变化也不一定)
当地华人要好一些,一个是有储蓄的习惯,另外就是对于老年生活更未雨绸缪一些,很多人会坚持购买额外的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有的还会购买门面房之类的商业地产,将来可以收租,这样他们退休后大概就能够保持收入基本不变。他们也很少去住养老公寓,大多还是保持父母子女的亲近关系,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当然,我接触的基本上都是一二代移民,再多几代的也许也已经被同化,也不一样了。
至于住院有护工,首先并不是一定肯定必定有,其次肯定不可能是一对一,再次你如果到时候自己住院就知道护工和自己子女照顾的区别了。
总之要说普通人养老,国内城市老人远好于国外,但是农村确实就又远差于国外农村,这个只能说以待将来了。
生活压力普遍小我承认,这个就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了,咱们要都是那样生活,我估计现在的生活水平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估计台湾就敢喊独立了。
--
FROM 118.250.187.*
好吧,年轻的时候肯定是这么想的,就怕老了后悔。当然,没到老的那天,死活也不会后悔的。
我隔壁大哥,当年也是潇潇洒洒的人,家里条件也好,九十年代就买了小车满世界自驾游了,也是因为追求洒脱要丁克。如今五十多了,死活和媳妇要了个孩子,幸亏他当年找的媳妇比他小八岁,还能生。
【 在 bibobel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丁克也就老年难受几天
: 年轻的时候可是快活了
: 到老了,就算好吃好喝的,也没那么多胃口了
: ...................
--
FROM 118.250.187.*
我觉得这主要是之前都想去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打拼发财的结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放缓乃至结束,以及一线城市好岗位的饱和,这个情况又会逐渐变化
【 在 bibobell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有了孩子,也一样,能活动的时候自己过,现在有几个孩子喜欢跟父母同住的。
: 不能动弹的时候,子女最大作用就是给请个保姆,也指不上子女照顾
:
: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VR-AL00」
--
FROM 118.25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