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老胡的内线消息来了,关于徐州八孩案 (转载)
完全是下面这段的现身说法啊。——不管她们是不是被拐卖,不管了不了解她们的真实情况,不管她们自己怎么想的,反正从结果看,她们嫁的男的都不错,处境也很好。
没有要指责你的意思,就是看到你一说到你们村,是非观忽然转变就想起了前两天看到的下面这段。
5、拐卖妇女的村民的道德感
提到这些拐卖妇女的村庄,尤其是全村看守那些被拐妇女的地方,你或许会觉得这些地方的村民和干部个个毫无道德,极其愚昧,毫无罪恶感。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错了。这些地方的人也很有道德感,他们谴责偷钱的,谴责抢钱的,在网上骂汉奸、卖国贼可能比你更起劲,在村里也敬老爱幼,还可能非常孝顺。
他们不是没有受过教育,他们也是从小和你我读一样的课本,听一样的新闻联播,看一样的央视春晚。
但是,他们的道德伦理,是属于他们村的。凡是符合村里习俗的,或对他们村有利的,他们认为就是正当。凡是不符合村里习俗,对他们村不利的,他们认为就是罪恶。所以,人贩子拐卖人口到他们村,给光棍解决老婆问题,在他们看来是就是正当的。谁去举报曝光,或者想把她们解救走,就是侵犯他们的集体利益和村庄尊严,这种人就该挨揍。
这种道德感,叫「习俗水平」。
科尔伯格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发现人的道德判断,要从「前习俗水平」(也就是自己好恶和逃避惩罚)发展到「习俗水平」(符合自己生活的社会规范),最后过度到「后习俗水平」(以普世价值、信仰为规范)。
但是科尔伯格在研究中发现,山村之类封闭地区的人,道德永远停在「习俗水平」。这些人不认可更普世的规矩,不承认给外人同样的权利。如果欺骗、抢劫、伤害村里的人,他们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欺压、抢劫、伤害小群体之外的人,他们不会有罪恶感。
这种「习俗水平」的道德规范,在中国乡村很典型。比如某人踩坏邻居别人家一棵菜,可以被骂半天。但是过路卡车翻车了,就会全村出动去抢劫货物,甚至设置路障制造事故抢劫。
对于这些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的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很简单。
因为穷人没老婆,付不起彩礼,所以拐卖妇女就是正当的。穷人买妇女是付过钱的,他和人贩子是买卖关系,所以社会要保护他这个买家的权益。人贩子拐卖女人是解决穷人没老婆的实际困难,因此是受欢迎的。禁止拐卖妇女是歧视穷人、侵犯穷人讨老婆和传宗接代的权利、要让穷人断子绝孙。解救被拐妇女是对穷苦人民利益的侵犯。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结果来说
: 她们嫁的男的都还不错
: 处境也很好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普信男为啥都这么恨剩女,八杆子打不着的话题也得顺嘴骂剩女两句。
未免误解,补充一下,我对男性没有意见,相反看到他们在这件事展现出来的正义感和担当,我觉得非常优秀。
普信男只是称呼像您这样,无故仇视剩女,在拐卖主题里都要踩一脚剩女,完全没有尊重他人婚姻选择的素质的人。
【 在 gjq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是是否符合自己意愿,特别是结婚那一刻
: 当然这年头对于某些剩女,只要结婚就是不符合自己意愿。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修改:·HeartofMedea 于 Feb 9 01:42:40 2022 修改本文·[FROM: 114.82.2.*]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114.82.2.*]
修改:HeartofMedea FROM 114.82.2.*
FROM 114.82.2.*
第一 拐卖前提存不存在,是基于你在上面的回复,说你当时还小,不清楚有没有拐卖。如果没有拐卖,你后面说的全都没有问题,属于远嫁讨生活,跟本楼主题基本没什么关系;如果有拐卖存在,你后面说的就是我引用文章里的情况,不自觉在美化自己村的犯罪行为,用所谓她们都过得很好来使拐卖行为合理化。
第二 拐卖的判定我觉得是这样,不在于远不远,也不在于花没花钱。在于两点:1.当事人是否知道真实情况并同意。2.是否有直接或间接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出现。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如果你们村不是拐卖,那没什么问题,就像你说的是互利双赢的好事情。但如果有拐卖,就不能用“她们嫁得都很好”来把犯罪事实美化掩盖过去,因为当事人的意愿和选择不能被无视,何况过得好不好,真实情况一个外人也很难看的出来。
而我上面之所以这么说你,是因为你在不清楚有没有拐卖的情况下(你上面回复自己小不清楚),直接下结论说这些妇女嫁得很好,过得不错。显然是不合适的。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有意思
: 前提就不存在
: 人家虽然不是自由恋爱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噢对了,我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确实没有想指责你,因为我记得之前看过你一个帖子,你冒着教学事故的风险,照顾了一个走失的孩子。给我印象很深。
在那个帖子里你担心孩子自己一个人有危险,会被拐卖,是一位善良正直的人。
但是看到你上面那个回复,反差感很强。因为你在不清楚有无拐卖情况的前提下,下结论说都嫁得很好,隐含的意思基本等于只要买主还行,被拐卖也没什么关系。
所以就想到了那段引用的文字,我觉得你应当是有自省能力的人,你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可以自行判断一下。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有意思
: 前提就不存在
: 人家虽然不是自由恋爱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刚看到这楼,如果都是媒人介绍,双方知情同意。
那咱们就只有一个问题了:歪楼
这楼跟你们村情况八杆子打不着,赶紧撤吧,不带歪主题了。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村这些不存在拐卖
: 我问了
: 家里的长辈们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可能是
K说她从婚后生活能推断出没有拐卖
E觉得未必,如果是被父母卖的,婚后也不会想跑的,但其实这也应该算拐卖。
可能是这么个意思?
【 在 Basi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跟你说的”如果是被自己父母卖了,其实也没啥反抗的必要了“有啥关系?
:
: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嗐,我象征性正正楼吧,毕竟大家都挺关心这事:楼主有后续来贴一下哈。
【 在 yingzh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 发信人: syr (求积分),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老胡的内线消息来了,关于徐州八孩案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嗯,所以你跟E观点一致,一方面,父母卖也算拐卖。另一方面,当事人被父母卖掉后,会死心失去逃跑愿望。因此,仅凭婚后生活状况,比如当事人是否想跑,不能完全推导出有无拐卖情况的存在。
是这么个意思吧
【 在 Basil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父母卖的当然算是拐卖。公安部专题打拐纪录片中就有这样的案例。
:
: 【 在 HeartofMede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
而另一方面,很多被拐卖的当事人,他们逃跑的目标都是回到父母身边,如果父母是卖家,他们的逃跑目标也就丧失了,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因为目标丧失放弃逃跑,当然也有一些会逐渐找到新的可以逃跑的地方,比如逃到城市自己谋生,但是这个难度会比较大,对于没有学历,没接触过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所以如果这时候如果买方家庭还不错,有很大概率也会放弃逃跑。
【 在 Basi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这个意思,当事人被父母卖掉后,也不一定会死心失去逃跑愿望,因为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并不是父母的附庸。
:
: 【 在 HeartofMede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
确实如此,被父母卖了,也有跑的;不想跑的,也有是被拐卖的。
【 在 Basil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但不能说被父母卖了,就肯定不会逃跑。
:
: 【 在 HeartofMede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