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不恰当例子,以前带娃是毛坯房,现在是精装修,精细化带娃事情就多了,不分析原因,直接简单粗暴对比,是说明不了问题的。
以前有病都不看,现在咳嗽都要去化验血。以前不跟作业。好点的父母督促一两句,显示一下重视学习,没有几个每天陪着写作业,现在呢,十大上说去海淀买房看房,家家都在精装修自己的孩子,时代不一样了?。应该是方法不一样了。
不过,虽然不认同现在这种精装修孩子来掩饰孩子天然的笨拙。但却无比理解,因为谁都想让自己孩子有点出息。
国家在这个时候,或者说教育部在这个时候是滞后了的,无作为的。要引导大家不要一味在一个赛道,就比学习成绩,难道高考不能成为一个综合分吗,到了五百五十分都能上北京工业大学。张三因为三门文化课学习好,到了550,李四文化课可能差点,但他做饭香,在实践能力考核这门课,因为炒宫保鸡丁炒的好,也达到了550,王五有一门文化课好,另外两门文化课差,但他歌唱的好,也得了550。大家都去接受高等教育了,但是大一大二基础素养养成后,马上分方向,为不同行业输送人才,那个炒宫保鸡丁的同学,最后选择的是食品工程,唱歌的那个选择了艺术系。那个文化课好的就选择了科研。
这样大家就不会焦虑,确实孩子毫无特长,只考了120分,那就回家呗,去卖苦力,反正之前还是一个拥有最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的人,父母也接受这个现实,因为孩子几乎百无一能,只能出卖苦力。
社会二次选拔通道要明确树立,一旦某天一个外卖小哥觉醒,应该具有让他读到博士的途径和机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立国,如果不去思考,那只能这么继续卷下去,要不简单粗暴行使统治权。
【 在 newta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是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保姆月嫂,二胎更如此。
: 且不说以前几个孩子都是夫妻照顾有时甚至主要靠妻子一人承担(丈夫常出差或外地上班),就是现在国外西方也是夫妻照顾大几个娃。
: 一熟人孩子中学到美国交流一段时间,住在Host family家里,夫妻三个孩子,大的十多点,最小的3-4岁,丈夫是卡车司机,妻子社区上班,孩子都是自己带,周末有时到几十公里外爷爷奶奶家玩一会儿,加上这个交流的10多岁孩子,基本是这位妻子在照料,早上准备孩子们早点,送到车站坐校车,晚上给全家晚餐,白天还要照料最小的孩子,也要抽空到社区。
: ...................
--
FROM 223.7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