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天气阴郁,心情压抑,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
昨天北京天气很阴郁,早晨起来心情就不太好,然后就莫名的开始想起小时候很多事,带孩子的时候居然想起来小学时候有些同学的家长不识字,这些孩子后来也都没读下去,女孩子随便嫁个人,男孩子到处打工谋生,好像也没有出息的。然后就更加压抑,感觉人生有很多无奈。
晚上躺在床上刷抖音,搜了很多老家小镇的视频看,这么多年了,县城稍微有点变化,其他乡镇和农村基本没啥变化,而大城市已经如此发达,作为一个北京安家、经常去上海出差的人,更加理解那些家在农村,在大城市谋生的人,选择继续打拼还是回老家时的那份纠结,这份纠结远远超过在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选择的群体。
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想说啥。
--
FROM 111.192.79.*
是啊,昨天不知道为啥,突然就想到这些事了。小时候不懂事,自己家条件比他们好,成绩也比他们好,还多少有点瞧不上他们。
【 在 nikey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哎,挺能理解你的,不明白为啥这个没有人回复;
: 我小时候在小镇上长大,很多同学家长也是不识字,重男轻女严重,很多女孩小学就不让读书,记得我小时候有两个同学,是姐弟,姐姐成绩很好,弟弟成绩很差,可是家里不让姐姐读书了,弟弟后来也没读进去。
: 很多女孩子不读书早早就嫁人了,命运由不得自己,男孩子四处打工。
--
FROM 111.192.79.*
冀西北。其实,即使读下去,很多人也很难靠读书改变命运,但有没有获得机会还是不一样。另外,即使最后都是打工命,多读几天书也是有好处的。
【 在 ape 的大作中提到: 】
: 贵老家哪儿?
: 我们那里读不读书差别大太大
--
FROM 111.192.79.*
三通这些基础设施肯定是有变化的,新房子也盖了一些,但是旧房子还在。人少地方大,县城里基本是新区和旧区分开,大面积拆迁不多,乡镇和农村完全靠农民自建,没啥规划。人们的状态好像也跟以前差不多,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少。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城市之间差别好大!
: 我觉得我小时候所生活的农村,和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全不一样了,根本找不到
: 回忆了。
: ...................
--
FROM 111.192.79.*
更悲哀的是,当时很多人读书少并不是读不起,毕竟当时读书成本低。更多的是没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和勇气,造成这种差别的除了金钱,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 在 nikey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哎,挺能理解你的,不明白为啥这个没有人回复;
: 我小时候在小镇上长大,很多同学家长也是不识字,重男轻女严重,很多女孩小学就不让读书,记得我小时候有两个同学,是姐弟,姐姐成绩很好,弟弟成绩很差,可是家里不让姐姐读书了,弟弟后来也没读进去。
: 很多女孩子不读书早早就嫁人了,命运由不得自己,男孩子四处打工。
--
FROM 111.192.79.*
是的,你们属于小概率事件,点赞!
【 在 binghuo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点不一样的:村里长大,父母和邻居都不识字,但我们两家4个孩子都读了大学,生活变好了,村里找不出第二个这种情况。但村里人总结:我两家这位置,风水好,连喝的地下水都有营养……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8 Plus」
--
FROM 111.192.79.*
没上高中那个考过了注会,也是很励志了
【 在 leey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说我老家那里的情况吧
: 西北小县城
: 我那些小学同学初中高中同学,读不读书,从收入上看差别不大
: ...................
--
FROM 111.192.79.*
不容易,苦尽甘来。我也认识开大卡车的男孩,在县城里收入确实还可以,苦干几年就是挣个老婆本,县城买套房、买辆车,再给一笔彩礼,基本就花完了。等岁数大了干不动了,找个出力少点挣钱也少的工作,一辈子基本就这样了。
【 在 mitud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哥第一年上小学因为交不起学费被退学了,第二天又继续上的,也是很感谢爸妈借钱供我们三上学现在都有工作。
: 我们那种地收成很不好,所以男孩子大多开大卡车搞货运辛苦但收入还可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11.192.79.*
对对对,我也有过这种感觉。还有就是傍晚在空旷的地方开着车门,斜靠着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也会想起小时候。
【 在 wwjj2017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末休息我困的要睡午觉,快醒的时候,窗外楼下小孩玩闹的声音听的恍惚,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在我家门外玩的小孩们把我吵醒的感觉。只有夏天午后才有的记忆
--
FROM 111.192.79.*
给你妈妈和婆婆点赞!大部分情况下,读书多少是可以决定眼界的,当然很多阅历丰富的人眼界也很宽,这方面咱们就不论证了。
我大舅家三个孩子,我大舅的态度就是你们愿意读我就供,但是并没有主动去促成读书这件事,最后一个孩子都没读出来
我二姨家两个女孩,以前跟我大舅一样在老家镇上,后来搬去县城,可能读书氛围好一些,虽然成绩不太好,但还是在读书的路上艰难的走着。大闺女高考上了三本线,家里条件不好读了个专科学会计,现在嫁到沈阳,干着一份普通的会计工作,但其实这份普通的工作也是读书读出来的。二闺女成绩更差,中考完就上了当地的卫校,2+3接大专的那种,毕业赶上医疗系统大发展,进了当地最好的市属医院当护士,财政开支的那种,无论是稳定性还是收入水平,在当地已经是中等甚至偏上了,相对于她自己农民家庭的出身,算是上了一个大台阶,虽然运气很重要,但读书(这种学历在很多人眼里都算不上读书)是基础。
【 在 sundyf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村因为经济条件或者眼界问题,不读书的确实很多。
: 不过我妈妈和婆婆都是没上过学的人,就是不认识字,但是对孩子教育很重视。我老公读到博士后。
: 我姨夫家在上海,不重视孩子教育,就一个娃也没读啥书。那会儿觉得家里是大上海的,又不愁吃穿,那么使劲读书干啥。
: ...................
--
FROM 111.1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