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给大家讲个故事,农村家庭多子女奋斗模式和如今建房资金分配
一看你就不了解我讲的农村供读模式,大城市里的孩子想象不到农村孩子读书有多艰难。
【 在 teadusk (茶色黄昏) 的大作中提到: 】
: 奇了怪了,凭什么小儿子必须让老头显摆啊,这老头他配吗,本来养孩子供上学是他自己的义务,结果他给转嫁到孩子头上了,然后说老幺对不起老家人,老幺真得唱一句“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他要是出生在正常一点的家庭上大学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欠任何人的
: 【 在 jiajiabao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咋知道200万对小儿子不是个事,lz说了小儿子很有钱,纠结产权也可能是小儿子小气
: : 有钱人小气也很正常的。
--
FROM 117.136.39.*
哎,没办法,周边有例子比着,上百的别墅有不少。就事论事,农村老头老太太不比房子,难道比文化知识?
【 在 QuickLinks (byeby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大伯大妈烧包的吧
: 为了他们住200万的别墅让四个孩子咬来咬去
: 老老实实的盖个2、30的房子
: 大家一家掏5万、6万 和和美美
--
FROM 117.136.39.*
几十人的小公司,按利润算一年小几百w还是有的,所以一下拿200不是拿不出来,而是这事儿觉得有点不公平,但是绝不敢当兄弟的面说不公平,一是开不了口,二是兄弟感情确实好,小时候那么艰难都团结一心熬过来了,只是现在各有小家庭,都有各自的责任。如果小弟是单身,一句废话都不会有。 站在小弟角度,里外为难。不然他媳妇一句:你全掏了还跟他们平分所有权,有钱也不能这么大方白送啊。
【 在 poorworld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建议楼主详细说说
:
: 老幺到底什么经济实力,比如资产大几千万了?过亿了这种?
:
--
FROM 117.136.39.*
我没认为老幺该掏的,有钱也要有个限度。
大概率是老幺出大头,所有权平分,其他三兄弟建房时多出力,并照顾好老人。
【 在 Adjani (三角梅)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认为老幺就该出钱,上蹦下跳欢着呢
: 【 在 kisspa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 嗯嗯嗯……
--
FROM 117.136.39.*
就近在城里早就给两老买了商品房,不算贵,搭上装修50W差不多,都是老幺主动出的。
但是神奇的是,两老开始去逗留了一段日子,后来就不愿去住了,实在不习惯。
说起来不怕你笑,大伯原话:在那个卫生间大号都下不来,还是土坑舒服。。。
城里走路都担心车来车往,没有乡下自在。。。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呀,如果老四的户口在城市,还涉及到宅基地的事儿呢,确实比较麻烦。离开老家在地级市给老头老太太买一楼房,雇一保姆,安度晚年,多好,远离农村,旧习俗的束缚。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 ...................
--
FROM 103.152.34.*
四个孩子都有打算回乡下养老,这是一致的。
当然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攀比,老两口辛苦一辈子,临了就这么一宗大事,
就算是好面子,也要成全。农村老头老太太比的就这些,不会去拼谁修养好文化高。
【 在 jie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们家十几口子人所以200万的别墅住得下?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 所以现在老大老幺在城市里没房子?老二老三在农村也是搭个棚子住田地里的?
--
FROM 103.152.34.*
老两口眼里的意义很简单:
1.不远处的老熟人刚起了一个约150W的联排,那家家境和孩子状况还不如自家。
2.很想看到儿孙济济一堂的热闹光景,这话我听大伯说了不止三回。
3.给后人留个念想,不管过程如何,这个家都是在大伯(大娘基本没话语权也不作任何决定)的操持下壮大的,就算用来激励后辈孙儿也是个绝好教材。
【 在 virous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有点感触,因为看到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就随便说两句吧
: 这个矛盾产生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老两口到了晚年没有什么积蓄,为啥要在村里面盖别墅呢?
: 这就要从农村人根本的一些宅基地思维上来看了,我周边也好多这样的在外面发达之后回老家盖别墅的,但一般都是独子或者一个儿子和女儿那种,不存在继承权的纠纷
: ...................
--
FROM 103.152.34.*
可以这么算,就对小儿子说 当年家里穷,没让其他儿子读大学,是父母对不起他们,这么多年一直心里过不去,自己没本事耽误了孩子。
这个劝说比较靠谱,也是实情,也只有老两口这样跟老幺说,老幺才会听进去。
因为他确实是很孝顺的,只要爹妈开口,一般都不回绝。
我猜结局是这样,老幺还是100,老二老三各20,老大60.建房时老二老三多出力,同时照顾好老人。
所有权之类的老幺估计也不太在乎,他要的是爹妈开心,兄弟和睦。
【 在 linmuxiy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不要说 “三个哥哥都为他做了贡献” 这种话。
: ...................
--
FROM 103.152.34.*
说起来也是搞笑,前年我家计划建房,就简简单单两层,带装修不超50w,
大伯正好也有心建房,开始是各用各的地基,就是在老房子原址上推倒各自重建。
他家3兄弟一碰头(老幺离得远,不经常回来),也计划做个50W的差不多了。
后来不知怎么商量来商量去,大伯说他家(指我家)两个孩子做两层够用,
你们4兄弟两层根本不够用,得扩大一点。
得到这个话后,3兄弟就一次又一次规划,原本目的是够用就好,
后来觉得(仅仅是我的猜测)老幺肯定出大头,不如做个顶级的,
老爷子高兴,老幺也算对得起我们以前的付出。
结果请专业设计的人来一评测,总共大约要200.
周围的亲戚一听说要200,大部分都觉得有点扯,有钱也不能这么造吧。
我爹倒是说大头肯定是老幺出,他也应该出,而且他出得起,不是齐心协力供他,不可能有今天。
还主动把我家宅基地让了一部分出来,给他家做大房子。
看来我爹是真懂大伯,本来又让地基又比我家房子高许多,我是不爽的,
我爹说这辈子就服你大伯,要是占了地基给补钱就拿着,不补也没啥。
【 在 viro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问题这不就很清楚了,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你大伯能听见去话的人去劝解:
: 1、这一点很显然有虚荣心作祟的成分,攀比心理人人都有,但真正为了攀比去实现却显得不明智了;极端一点就是如果那户人家弄了一个500W的联排然后贷了一堆款,你大伯还会“欣赏”吗?
: 2、亲情不能割舍,感情牌万试万灵。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济济一堂靠的绝对不是一座别墅,而是兄弟子女叔伯妯娌间的和睦相处、同心同德。现代社会就算是模范家庭,但一年里面可以做到“济济一堂”的无非也就是清明、中秋和春节了吧,那一个小二层的洋楼难道就不能满足临时的要求吗?还是说每次回来的这四个儿子都一定会在家里面住上一段时间,恐怕那个时候就不是“济济一堂”而是“鸡毛蒜皮”了。。。“家要常回不要常住”不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么
: ...................
--
FROM 120.229.91.*
先是生了老大老二,不知大娘怎么想的,非要生个闺女,
按大娘自己的说法,是因为她娘家那边是几个兄弟,就她一个闺女,
结果兄弟们都跟她爹妈不太亲。大娘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只有闺女才是棉袄,儿子再多都不贴心。
本来计划生育就抓得紧,后来是躲到外地去生,老三本来真的是个闺女,
但是夭折了(前文有提到),没办法,继续努力,结果连来两个儿子,
大娘彻底绝望,这辈子都不想生了,也是因为老幺,
身体大受损伤,这也是后来身体不太好的根本原因。
【 在 gold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的大伯之所以穷,不是没道理的。他这一辈子都是什么骚操作啊。
: 楼主的爸爸只生了两个孩子,他大伯生了四个儿子。当地的计生干部失职啊!
: 如果前面几个都是女儿,为了生儿子还可以理解,接连生5个儿子,这是什么人啊!
--
FROM 120.2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