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给大家讲个故事,农村家庭多子女奋斗模式和如今建房资金分配
那么你说他家这情况,如何才是出路?
一将功成万骨枯,当然不是大家愿意的事情。
但是,你说他是赌也好,野蛮也行,至少他成功了。
【 在 gold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补充的内容并没有解释大家的质疑,更没有改善你大伯的形象,反而有损形象。他这种教育老幺的狠劲儿并不值得提倡,更谈不上高尚。典型的自己没本事,也不努力,就想通过孩子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
FROM 120.229.91.*
我记得堂弟高考复读了一次,按当地的习惯,能高中毕业很不错了,
至少能进个工厂做蓝领,运气好白领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大伯拒绝了所有人的意见,一句话,复读。
又是一番折腾,不过结局还可以,考上了重点一本。
网上有个段子,说一个父亲去学校给孩子送吃穿,
天晚了没车回去,又舍不得去住旅馆,在围墙根将就了一夜。
孩子半夜翻围墙去网吧,恰好看到了父亲这个样子。
从此发狠读书,其他人都以为他中邪了。
其实这不是段子,大伯就有类似经历,当时也是没车了,舍不得花十块住一晚最破的旅馆。
三四十里路,一截是山路,摸黑走回家的。
他还挺高兴,说,这又省了两块车票钱,还不耽搁明天干活儿,给老幺加个餐。
如果复读都没考上,仍旧要复读,当时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也只有读书。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完你的补充,我觉得这个大伯更恐怖了。恨铁不成钢的这样对待小弟,小弟还算孝顺或者听话被pua久了吧,不懂得反抗了。换句话讲,如果小弟就没考上学,能力有限,就达不到他作为父亲怎么办?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 ...................
--
FROM 120.229.91.*
武汉的华中科技,算是比较好的学校了。
【 在 kevin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幺被打这么狠,考上哪个大学了,佩服
: 发自「今日水木 on TAS-AN00」
--
FROM 120.229.91.*
第一次高考,分数还行,填志愿心太大了,阴差阳错没弄到理想的学校。
第二次考分多了一些,就稳当了许多。
【 在 pinkappl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也太神了,从高中都不能毕业,到复读一年,上华中科技985
:
--
FROM 120.229.91.*
早些年,农村是以种地为主,大多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都不多,
然后顶多打点小零工,你说这是出路,当我没说。
本来计划是让老幺考个差不多的大学就行,但是那时候大学含金量急剧下降,
不是好一点的大学没啥用。
【 在 teadusk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讽刺,让老大上中专,让老二老三辍学,却“付出巨大代价”让老幺复读,这时候说什么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是读书了,老二老三是不是得打一个黑人问号表情包,他们是不在农村还是不算孩子?
--
FROM 120.229.91.*
之前已经有几件事情发展了一些模式,是4兄弟认可的。
比如老人治中小型的病,出远门去玩,商业型养老险,吃穿用度。。。
原则是:
几千几万小弟掏,
几万到几十万的话,小弟出大头,比如有次手术花了20w,小弟出10w,三个哥哥凑10w,
钱不多的话从没出过幺蛾子,更不说争吵。
小弟赚到第一桶金,就出50w给老人买了个商品房,写的是老两口的名字。
三个哥哥主动要求出钱,小弟没要。这是第一次比较多的回报家里。
第二次就是这个建房子了。
【 在 CrazyTi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这么多,还是没抓住问题的关键
: 先不说老四老婆愿不愿意,先不说这个分法合不合适
: 你知道这么安排以后祸患无穷吗?
: ...................
--
FROM 120.229.91.*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 在 Adjani 的大作中提到: 】
: 湖北农村的表示,2个是普遍现象。4个的极少,3男1女,或4女,4个男娃的没见过。
--
FROM 120.229.91.*
可惜太多人不理解农村这种模式,看不见贫穷的地方可以穷到什么程度。
【 在 oldgeng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年头有个特色。
: 只要看到孩子多,家里还不是很有钱
: 就会有一群人出来嘲笑这个家庭,
: 没钱还剩这么多孩子。
--
FROM 117.136.40.*
我只是客观陈述,我本人是不看好花200盖别墅的,从大说实在浪费,从小说占了我家一部分地基还可能对我家有遮挡。
【 在 pinkapple (粉红苹果) 的大作中提到: 】
:
: 哈哈哈,楼主嚼舌根子,嚼到了自己舌头。
:
:
--
FROM 117.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