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和lp吵起来了
在学校学习,当然是遵守老师的界定,因为老师知道分寸如何把握,如果有疑问,要问老师,不要自行给孩子决定。
上面的是基本原则,谁负责要听谁的,你非要自己做主,是边界不清,随意逾越,不尊重专业。你本身是处理边界不清,带来的后果是孩子标准分裂。
再说友谊和信任,这是两码事。工作可以有信任,未必需要友谊,上下级之间可以是背靠背的战斗的,但日常生活可能是互不相干的。阅读理解为啥要找原文?就是防止这种自己理解有偏的情况出现,是为了准确。
准确其实很有用,和阅读理解不冲突。理解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抓准确的词,不断练习,慢慢就会知道如何更准确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然后才能理解的更准确。
我猜测你其实是暗戳戳的对个性太在乎了,这个在乎超越了边界,超越了准确,也超越了对错,才会如此坚持一个明显错误的东西。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叫理解,理解就是看了原文自己思考到的东西,完全照搬原文叫阅读填空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FROM 120.245.70.*
果然你是把这个当成创造性了,才这么较劲。
可是,这顶多算低级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没有多大的重叠。
在准确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能力建立起来之前,谈创造性都是空中楼阁。创造性其实是专注的结果,不是个性的结果,这个路径,我估计很多人都搞错了。
至于语文要怎么教,那是另一个问题。但你也只能做一个补缺的,不可做一个老师工作的破坏者。因为补缺,是给孩子补缺,破坏,也是给孩子破坏。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侧重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而不是最后被人卡脖子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FROM 120.245.70.*
您还是继续置气一会儿吧~哈哈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 现在老师几乎把所有教育责任都推给家长了好吧,要求家长批各种作业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
修改:lucciler FROM 120.245.70.*
FROM 120.245.70.*
我只能说其实你对准确性的把握不够……
精准信息传递是很重要的,我国古代修史靠的就是这个,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在真正修史的人那里,文字和现实真实之间的贴合和精准是极其重要的。
很多时候数字是不能使用的,这种时候靠的就是文字的精准。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只是觉得老师这么判是刻意抹杀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
FROM 120.245.70.*
阅读理解,考察的不是个性,不是联想,考察的是沟通能力,考察的是精准领会作者在说什么。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不是,同一篇文章不同人读起来所悟就不同,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刻不同境遇不同心情读起来都不同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FROM 120.245.70.*
文字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譬如对于一个大象的描述,的确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但是对于表达的人,总是有目的的来使用这个大象的,表达的时刻也总是会处于某个时空的,阅读的人倘若可以体会表达的人在表达什么,就能看到完整的大象,才能完整而不偏不倚的接收到表达者的意思。
而完整的不偏不倚接收作者的信息,是阅读的方向,只是这是一个极难的方向,很多文章,的确只有很少的人能读到作者的状态,在此之前,只能尽量模拟,模仿和学习。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觉得不是,同一篇文章不同人读起来所悟就不同,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刻不同境遇不同心情读起来都不同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
FROM 120.245.70.*
如果你指的是学校考试,目标和方向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实现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有很多异化,这都是正常的,凡事都只能尽量朝着目标,可是又只能是自己理解的那个目标去努力。
而如果谈到真的阅读,和文字背后作者的沟通,这个那可就复杂了,还是不说了。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其实许多时候作者没那么多意思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
FROM 120.245.70.*
那是历史的另一面
这面和你说的事无关啊~
【 在 Hudson57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要说历史,比如对对子,出个上联,只要对账工整,可以对出很多下联,但是有好有坏,却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才是有问题的
: --
: 太阳太毒或者下雨的时候要爬到叶子的背面
--
FROM 114.254.0.*
谢谢夸奖
【 在 foreste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真好
--
FROM 61.1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