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个兄妹反目成仇的事情。
当时房子不值钱,还有人不要这房改房的,每个月交租金,反正这笔钱(5万元)利息也大幅超过租金了。
所以如果A不交这笔钱,那么有可能就没有买下这套房,只是公租房。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养老怎么安排呢
:
--
FROM 111.205.49.*
这套房当时估7.1万左右,工龄七扣八扣还要自己交5万,所以也有一部分人不要买,宁可永远租,那时候公租房租金便宜,当然现在也便宜。
【 在 Input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年代了,90年代那个时候所谓的差价就是大头了。
: 据说有些央企当年房改就交了1、2万给证的,2000年左右的事。
:
--
FROM 223.70.167.*
是的,97买的房子。
【 在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远不止也不至于,毕竟看主贴,房租一个月只有5元
: 时间大概率是90年代,那种老公房,一套也就十万以内
:
: ...................
--
FROM 223.70.167.*
你判断的极为准确,当时房子也不值钱,A父亲还有同事不想出钱买房的呢。
就是买房时候大家在一起吃饭,问问子女们:“我们这套房子能自己出钱买下来了,要出5万多,你们谁有意要这套房子吗?”,女儿们都说不要,让弟弟出钱买下。
【 在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推算一下,这几个主人公,年龄应该也都近60左右了
: 当时能区分那么多咬文嚼字的法律名词?何况还是一家人?字据都没有的。
: 现在的法律条款,执行时也要考虑当年的实际情况
: ...................
--
FROM 223.70.167.*
90年代,单位补贴一部分租金,自己只要出5元。
【 在 baoer28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数字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月租5元的时代是什么是时代?大约是五六十年代吧?那个时候拿出来5万元,相当于今天的五千万了吧?
:
--
FROM 223.70.167.*
所以还有一部分人当时傻傻乎乎不买呢,反正不交钱也能住一辈子(公租房)
【 在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数据出来,形势可能要逆转了
: 那这儿子是亏大了,当年出款已经70%+了
:
: ...................
--
FROM 223.70.167.*
A是我亲戚,让我帮忙找的律师。
不过我认为法院怎么判都是无所谓。因为主要是A自己做的不对,我和他说过,让老爷子在的时候过户,但是他拒绝了,认为一家人关系那么好,又明确说过不要这套房子的,不会反悔。
【 在 waitfor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理!做儿子的获利这么大,与姐妹们分享一点,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 发帖的楼主与A应该是一家人吧?
:
--
FROM 223.70.167.*
就是房改房价格,没有真正的市场价格,那时候二手房还没有交易,也没有那一片的二手房价格。
【 在 simple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太可能
: 7.1万大概率是房改价格 ,不是真正市场价格
: 家里亲戚当初70多平小三居、掏了3万,也差不多97年前后,具体那年忘了。房子西二环外,现在还是大家买房看中的热门学区地带
--
FROM 223.70.167.*
对,A在和法官沟通的时候也说到这事情了,
说他当时怎么跑出租存下这5万元的,那时候姐妹们都不要,法官口头表示同情,但是具体判决要仔细考虑。
【 在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事其实没那么复杂的
: 就是几个姐妹,当年不要,现在又反悔了,就是典型的见利忘义。
: 本来清官就难断家务事,最后胡搅蛮缠,肯定能得一些好处,但亲情就没有了。
: ...................
--
FROM 223.70.167.*
是北京学区房,但是的确有很多人放弃购买了,大部分人看不到以后的房价大涨。
【 在 simple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房子如果你是房改房,如果不是这一家人,当初根本不是7万就能买下来,
: 换作你去买,根本没资格,即便有资格市场化买起码20-30万,如果是北京很可能要更贵
--
FROM 223.7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