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个兄妹反目成仇的事情。
这不叫不错
这是偏心儿子,明显对女儿不公平
是女儿不错
【 在 flyinwind001 (flyinwind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我婆婆家真的很不错,所有财产默认给儿子,我婆婆姐妹无偿养父母还带样弟弟
: 【 在 my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本人的亲戚A。
: : A有五个姐妹,他是唯一的男性。
--
FROM 223.104.3.*
那几万块钱都是差价,跟市场价显然有差别
我姑的当子也是补3万
这价是对过去几十年工作的补偿和了解
【 在 Input (键盘叮咚响)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年代了,90年代那个时候所谓的差价就是大头了。
: 据说有些央企当年房改就交了1、2万给证的,2000年左右的事。
:
: 【 在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3.104.3.*
那个房子根本说不清
道理和法律确实不完全一样
细究有细究的方法
【 在 Input (键盘叮咚响)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面说了,工龄抵扣这些事情在法律上没有依据,法院上能认的就只有出资。
: 除非当时的单位有明确文件说一年工龄折合多少钱,但实际上一般都没有这个规定的。
: 只会说满多少工龄,补多少。但这在法律上不认的。
: 【 在 simple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3.104.3.*
市场价当时起码20-30万,这还是往低了说
【 在 dawei78 (小可爱)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又不是5万买的房
:
:
: 【 在 Input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3.104.3.*
哪个城市?
你这估价是市场价还是只是内部房改估价?
【 在 myrose (湘菜)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套房当时估7.1万左右,工龄七扣八扣还要自己交5万,所以也有一部分人不要买,宁可永远租,那时候公租房租金便宜,当然现在也便宜。
: 【 在 Input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看年代了,90年代那个时候所谓的差价就是大头了。
: : 据说有些央企当年房改就交了1、2万给证的,2000年左右的事。
--
FROM 223.104.3.*
不太可能
7.1万大概率是房改价格 ,不是真正市场价格
家里亲戚当初70多平小三居、掏了3万,也差不多97年前后,具体那年忘了。房子西二环外,现在还是大家买房看中的热门学区地带
【 在 poorworld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数据出来,形势可能要逆转了
:
: 那这儿子是亏大了,当年出款已经70%+了
:
--
FROM 223.104.3.*
你是A家的孩子?
其他姐妹掏钱,说白了如果当初掏钱,就是纯给钱,哪里是合伙买房
【 在 myrose (湘菜)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判断的极为准确,当时房子也不值钱,A父亲还有同事不想出钱买房的呢。
: 就是买房时候大家在一起吃饭,问问子女们:“我们这套房子能自己出钱买下来了,要出5万多,你们谁有意要这套房子吗?”,女儿们都说不要,让弟弟出钱买下。
: 【 在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推算一下,这几个主人公,年龄应该也都近60左右了
--
FROM 223.104.3.*
没有默认一说,法律不这么认为
房改房的价格就不是市场化的,便宜的原因是当初的公有模式+低工资,比市场价低的部分相当于对当初工资补偿
【 在 Input (键盘叮咚响)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认知就是错的,当年掏钱就是合伙买房,拿干股的。
: 但实际上是A的父亲默许一个人买,A的姐妹都放弃购买,A才独资购买的。
: 也就是说,A父的真实意愿表达是把房产给A。
:
--
FROM 223.104.3.*
没有二手,但是会有新房价格
新房价格与二手时间只是折扣关系
【 在 myrose (湘菜)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房改房价格,没有真正的市场价格,那时候二手房还没有交易,也没有那一片的二手房价格。
: 【 在 simple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太可能
: : 7.1万大概率是房改价格 ,不是真正市场价格
--
FROM 223.104.3.*
那个房子如果你是房改房,如果不是这一家人,当初根本不是7万就能买下来,
换作你去买,根本没资格,即便有资格市场化买起码20-30万,如果是北京很可能要更贵
【 在 Input (键盘叮咚响)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默许是在外人看来,实际上这事情他们家肯定心知肚明的。
: 这在当年都是惯例,只是这里好多人就不了解当年那些事,还以为是合伙买房,拿不出钱才没出钱呢。
:
: 【 在 simple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