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四书原文里的斯人、是人
“是人”不是你这样用的。
一般“是”大都独指特指唯一指,“是日也”就是这一天,这一天是确定的那一天。
“是人”也应该是明确的一个人。
但是,孟子这篇里,列举了一大堆人,代表的是“一类”,不是“一个”。
【 在 rocfi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论语中雍也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斯人和是人这两种用法,比较起来看,似乎“是人”更严肃更强调特定的人,所以孟子用“是人”强调了特指的天命之人。
: ...................
--
FROM 111.32.60.*
我觉得孟子的原文是斯人没啥问题。
前边也有网友说了,“是”字的用法比较靠后了,大约到汉朝。
而汉朝,独尊儒术,东汉搞过一次经书统一运动,选择一堆儒家的文章,专门刻在石头上作为标准化版本,然后考试都按那个版本来。好像叫“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又称“太学石经”。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后来有所损毁。
【 在 rocfi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意思是说孟子原文就应该是“斯人”?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11.32.60.*
老兄,朱熹都已经南宋了
你知道在他之前,有人写“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应该是民风的么?
【 在 rocfi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至少朱熹校订的四书章句集注里面,原文是“是人”
: 而且没有注释,应该是觉得没有必要讨论分析的
--
FROM 111.32.60.*
谁说怀疑孟子全文了?
本版都有人贴了,193几年的文章里都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了。
【 在 rocfi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多讨论的,还真没怎么看到怀疑孟子原文的人
: 除非你有考古或者古文献学的切实证据,否则泛泛而谈去否认朱熹的四书字句,大概相当于用轻功去反对牛顿力学
: 另外,你说人风民风是想说啥意思?孟子有避讳?汉代有避讳?
: ...................
--
FROM 111.32.60.*
艹
【 在 rocfi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给我个链接拜读下是哪个出版社?用的哪个版本的《孟子》
: 谁说怀疑孟子全文了?
: 本版都有人贴了,193几年的文章里都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了。
: ...................
--
FROM 111.32.60.*
那不对,后边他还列了一大堆痛苦总结,担当大任的人并不是排他的,同时有几个人都可担当大任
【 在 Clay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应该不是这样理解,孟子的意思应该是像他列举的这些人,单独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痛苦的成长经历,所以上天要降大任某一个人,一定会倍受磨难,历经艰辛,然后成就一个坚毅成熟勇敢担当的人,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是人指的的某一个人,某一个需要担当大任的人,不是指上天要降大
: 斡胍桓鋈禾濉
--
FROM 111.32.60.*
每一个不确定的人,有共同的特征,集合起来是一类人,可以单独拿出来一个,但是不确定拿出来的是哪一个。
【 在 Clay8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排他,是人指的是一个人,斯人更应该解释为一类人。如果原文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就可以解释为,上天降大任于一类人的时候。我觉得他讲的应该是一个人,天将降大任于某一个人的时候。
--
FROM 111.32.60.*
这不对,前边舜之类的人,都属于天将降大任的人。
没有一个凌驾于几人之上,综合了几人所有特点的抽象的人。
【 在 alsor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人=此人;斯人=这类人。这个说法是准确的,
: 在原文中,下文要讨论这个人要被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还说要“恒过”才能改。显然同时满足这么多伤害条件的,是一个特例,这个特例是孟子这里举出来的典型,这个典型是从前面舜这些人的先进事例中凝炼出来的抽象概念。是一个抽象的、理想的、有教育意义的“人”。
: 我认为“是人”是没有疑问的,现存古代《孟子》的出版物中这里也几乎都是“是人”。
: ...................
--
FROM 111.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