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助听器原来这么贵!
现在也有几千的甚至几百吧,小米新出的不到3000,所以,不好说是涨价了还是本身就是不同的产品线。
至于手机,正是我说的那个问题,用户多了,慢慢的研发成本分摊到每台机器就少了。中国听力障碍人口那么多,早该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上市。不过也可能是最低也降不到太低,所以还是多数人买不起,几千的,很多人也承受不了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摩托当年卖的大砖头手机 还一万多呢
: 现在手机各种花式功能 也没见通胀到几万块一个手机啊 苹果都不敢这么卖
--
FROM 183.242.77.*
别忘了说六亿人收入1000,最近那个流掉快递员,一天工作17个小时只吃一顿饭,干一个月不休才挣不到7000。
穷人还是多,肯拿出一个月收入配助听器的只会更少,多数人就忍了,大不了别人大点声。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千其实真心还好了 不怕辛苦 一线搞家政的阿姨 一个月也能大几千收入
: 懒就别指望什么特殊服务了吧
--
FROM 183.242.77.*
你看重的是哪方面的特服?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殊服务总得有点儿门槛啊 看新闻 还有人 一个月花几百就够了
: 其实助听器 几百的也有 质量就不清楚了
--
FROM 183.242.77.*
确实是这么介绍的,根据检测出来的听力受损的频率段,有针对性的补偿,过滤掉不需要的杂音,有针对性的提高语音,同时又不完全过滤掉自然声。反正我是想不懂什么原理能这么有针对性。
说越贵的降噪和过滤效果越好。
小米的是用的清华大学的专利,比我买的零头都便宜,实在不敢拿家人试水。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anna0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国产的放大所有的声音,
: 好的助听器放大主要的声音,且音质好。。
--
FROM 114.254.1.*
其实很多公众以为是强项的领域,都需要靠国外。例如光伏板,据说里面有个关键的部件据说要拿到日本加工,不知这几年攻克没有,大疆最近好像也有人说关键部件依赖进口。不是国际分工的那种,是国内做不出来。。。。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yjt98765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年就看到那个视频了
: 某院士夫妻二人慨叹咱们国家到现在连一个过硬的质量好的助听器都做不出来,核心部件竟然还得靠进口。。。
:
: --
:
--
FROM 114.241.82.*
同事的孩子戴的8万多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transpencil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那种先天性失聪的戴的要十万以上
--
FROM 114.241.82.*
感觉很专业!也说明不是智商税,人家就是看你没有,赚你你也没辙。
【 在 xiaofenghit 的大作中提到: 】
: 算法和关键器件。
: 过滤某些频段的滤波器,既要小巧,又要过滤的干净,在特定频点直线下降,是需要经验和材料科学对电信号的大量积累。即使在成熟的智能终端应用,也是美国和日本的厂商垄断,近期不是有国内公司也被指责山寨和侵权,也发生过去美国后被诱捕的事件。这些,学电子和材料的都懂。
: 总之,是整个产业的进步,才能推动看起来很小不起眼的产品进步,掰开了揉碎了,基础积累和厂商盈利预期都要有支撑才可以# #
: ...................
--
FROM 114.241.82.*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什么专家,说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部分领域的技术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xiaofenghit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础科学和应用学科的时间收益差距,导致了国内人才只愿意互联网和金融,材料系3000块的工资能干嘛?
: 最终的社会成本就大家一起承担。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FROM 114.241.82.*
理想很丰满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加快发展就是辙
--
FROM 114.241.82.*
怎么知道舍得用一个月收入买手机?身边有这样的?越贵的,戴着越舒服。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月收入舍得买手机,不舍得配助听器?主要是戴着难受吧?
--
FROM 114.2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