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收录在《呐喊》里的,《呐喊》
自序里有一段: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所以一方面,鲁迅虽然称自己“并非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然而他还是加了个“但”(未能忘怀自己寂寞悲哀),(所以)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猛士。所以他总的情况还是心存希望的,否则一个非常绝望的人如何去激烈他人?况且《故乡》写在1921年,1917俄国十月革命,1919我们五四,五四之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鲁迅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反而他更愿意用文字激励新文化运动中的伙伴。
另一方面,他自己称主将(陈)不主张消极,自己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苦寂传染给青年。所以总的来说,他还是愿意用文字去传达希望的。
【 在 qianlig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鲁迅写下这一段的时候,内心可是很绝望的。他对故乡毫不留恋,他对未来也只是渺茫的希望。
【 在 condone 的大作中提...
--
FROM 120.2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