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件小事说明城市和农村人的三观差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儿子被教育遵守规则,红灯的时候不过马路
: 回到前妻老家之后,也是这样(她老家是个镇子,还不是最落后的农村)
: 有次听到大舅子背后和他媳妇说
: ...................
你不是中学校花专属男友吗?怎么结婚就转头去了村里?
--
FROM 61.48.215.*
【 在 xiaohua1 的大作中提到: 】
: 知道北京上海人结婚为啥不找外地的了吧,不费那个劲
是啊,本地通婚,门当户对,最好就是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同学,这样板上那些狗血家务斗争基本都没了。
--
FROM 61.48.215.*
【 在 jhp2009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农村娃,认同楼主说的。但必须澄清两点:一是人穷命贱,无论城市农村,城市底层人民一样倾来轧去,仓禀实而知礼节,这点农村不占优势;二是要适应环境,而不是机械的坚守“规则”,说得直白点,这片土地上规则都是用来突破的,哪怕去医院挂个号,找个熟人都比凌晨3点排队靠谱。
农村还有一点让人崩溃的观念就是“熟人”观念,芝麻绿豆大小的事,都要牵扯到关系上,人人都在找熟人,人人都在吃拿卡要难为别人,处处都是内耗低效率。
--
FROM 61.48.215.*
【 在 jhp2009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质上还是资源匮乏,表现出来就是成本—收益问题,慢慢成为一种习惯风俗。农村找熟人,基本都不花什么钱,换来的是实在在的好处,别人找熟人你不找,吃亏的就是你。以最简单的买砖头举例,盖房子买砖头,纯市场行为,找熟人的好处:买到好砖头,早点拿到砖头,价格比别人便宜一丢丢。你不找熟人,三番五次拿不到货,好不容易拿到货了次品超级多,价格还比别人贵。我父母就是农村人,老实巴交,从不找熟人(其实是没熟人),盖房子时所有难处都经历了,我当时十岁左右,刻骨铭心。城市里资源匮乏的东西一样要找熟人。
我家是受害者,我老爹就是那个“熟人”,为了照顾老家,放弃大好前程调回当地,包揽了巨婴亲戚们的一切需要。他们天天变着花样惹祸,他们的弟弟叔叔,我亲爹,跟在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回家心情差就拿我们出气。
--
修改:redapron FROM 61.48.215.*
FROM 61.48.215.*
【 在 jhp2009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麦当劳不匮乏,你让全北京城只开一家麦当劳试试,保证关系能找到姥姥家。农村盖房子,十里八村就那一家砖厂,你能怎么办!
是观念的问题,不是匮乏不匮乏的问题。
我当年是个勤勤恳恳的小兵,某次算出了一个数,跟最大金主公司的相反,如果接受我的结论,他们的预算和生产计划都得改,负责的分析员肯定会有麻烦,我上司和我本人都以为这次肯定栽了。对方派出来一组t背景耀眼的人马进驻,从源头起审核数据重新计算,最后结果出人意料,他们竟然没有作弊,审核结果跟我的完全一致。这要是熟人社会,肯定是牺牲我一个小萝卜头顾全大局了。
--
FROM 61.4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