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代朋友问,女方摊上经济案子,大额赔偿和坐牢怎么选,或者说能
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吧,当时这个行业的投资人学历背景好的很多,好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
我领导同事都有买的,不过都是短期,1个月3个月这种,因为赎回有收益,而且投资门槛也低收益又高太有诱惑力了
【 在 tornadocf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么高的利息,说实话经济再好也很难维持,哪有那么多生意每年能有十几个点的利润,这个行业的投资人,从业人员都是可怜人,共同的可恨之处就是贪,结果要么损失金钱要么把自己弄进去了,一地鸡毛,只有那些卷款而逃的得力
--
FROM 125.36.143.*
貌似只要找到每个行业的盲点都能赚到快钱
【 在 tornadoc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开始很多平台还是想合规经营的,后来发现项目回款有问题就开始搞资金池,期限错配,所以早期投资者还能全身而退,最后那一波就是接盘侠了
: :
--
FROM 125.36.143.*
很感谢这个帖子,让我多了解了p2p的行业,原来行业的风险这么高,其实工作中的签字或者会议纪要原来影响这么深远,很多都是没有出现行业问题而已,出现了都是问题
【 在 tornadocf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运营成本一般都算在实控人头上了,实控人是主犯中层级最高的,要按照非吸和集资诈骗总额量刑,承担全部的未兑付金额;
: 副总和部分高管,特别是资金、资产、销售、财务这些核心部门的负责人,80%也认定为主犯,但层级比实控人低很多,所以会按照总额分不同的比例给他们,5~10年居多,不赔的12年、15年也有,量刑的时候会有一个基准,比如基准5年以上,肯定就没法缓刑,有的金额小情节不重的,可能按3年做基准,那么如果退赔了,也可能缓刑,这个看运气了,团伙规模越小,缓刑机会越大,因为在团伙中的相对排名就靠后了,这上面的退赔,不止工资奖金,要按未兑付总额去分比例去计算,所以楼主说的200万,可能就是律师估算的。
: 还有一部分总监,特别是运营后台类的,比如人力总监,有很大机会被认定为从犯,从犯一般基准在3年以下,退赔了工资奖金就可以判三缓三;
: ...................
--
FROM 125.36.143.*
我觉得我干不来这种精神压力巨大的工作,我抗压能力一般
【 在 scramjet 的大作中提到: 】
:
: 现实中很多行业是高风险的,财务只是其中之一
: 还有一个著名的就是工程监理,终身负责,十年后建筑出事也找你
: --
:
--
FROM 125.36.143.*
太对了,说实在的,当时那个环境,哪个不是分析了风险收益的回报率,薪资分红又高,才去的这个行业。
这个行业都这么操作赚钱,肯定当时也是觉得没问题,怎么可能会想到今天。
只能说我们国家很多行业都是宽进严出,才会有这么人钻空子赚快钱跑路
【 在 tornadoc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就是那些感觉“法不责众”的事,要掂量好到底干不干,风险收益比怎样,那个时候p2p几乎全行业都在那么干,需要非常清醒,楼主女友还是输在了贪上,一年税后100多万,税前要150万了,就问换作你我怎么选择。。。可能很多人当时觉得大家都这么干,圈子里的人也都是高智商高学历,应该不会全抓之类
--
FROM 125.36.143.*
那个时候p2p背后的项目都是信托公募私募,相关报备的资料都有政府的高大上背景,还有保险公司做担保,加上这些行业高收益率,根本没想过p2p能演变成后来这样
【 在 scramje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老板聪明,拿了大头然后早早润了
: 所以啊,以后大家都学着点
: 另外我坚持觉得,这次p2p的风波,提出金融创新的某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
--
FROM 125.36.143.*
的确坑了很多老百姓,哎!
当时就是这些高大上背景让人产生的信任感
【 在 feifei0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是的,还经常有政府部门领导去这些企业参观座谈,还有的是独角兽企业,我p2p也损失了20万,真有人倾家荡产的。本想着他们开始也是打算好好干的,后来有些资金收不回来了,看了这个帖子才发现合着他们开始就是自融的。这个女的家人肯定觉得就干一年好像很惨一样,但她们这一年坑了多少人。
: --
: ..................
--
FROM 125.36.143.*
当时银行监管这些难道不觉得风险很大吗
我觉得当时也没有各种法律政策控制这些风险和资金,让这些人都跑路了
【 在 feifei0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还有银行也是帮凶,大多数平台都是小银行给平台监管资金的,我这20万损失就是建行给监管,每次充值都是建行来短信,想着稳定性好买的一年期,其实建行是违规操作,好多人也去找建行,也没有啥用,想想就生气。
: --
:
--
FROM 125.36.143.*
因为当时很多短期投资都兑现收益了,所以染缸越来越大
高风险高收益,估计当时那个环境都是从众心理投资心理,毕竟事实是开始的确回报实现了,后进来的全部被圈了
【 在 tornadocf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其实都知道是非法集资,觉得披上互联网金融外衣就高大上了,也有些赌政策的成分,合规经营又不挣钱,只好一起进入大染缸一起灭亡
: --
:
--
FROM 125.36.143.*
可见当时金融风险有多大,造假都这么嚣张
银行的压力都是存在的,只不过会控制风险比例吧,这些钱在银行走一趟银行也能赚很多钱啊,而且风险责任在p2p,也许银行觉得不承担责任合作可行
【 在 feifei0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 小银行估计是为了赚钱,我真不理解建行为啥知道违法还参与,好像所有平台里只有这一个平台是建行监管的。当时平台可以下载借款合同,我下载了从企查查找到联系方式打过去,人家根本不知道借钱的事,都是p2p平台做的假合同。
: --
:
--
FROM 125.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