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50+丁克的现身说法
1. 生物界一定会有少数个体,不喜欢后代。所以你真的不喜欢孩子,才应该考虑丁克这个选择。如果喜欢孩子或者对孩子的观点中性,只是因为生活压力,丁克对你来说大概率是个错误选择。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生物个体,产生后代会导致多巴胺释放,会产生非常高的愉悦感,这个愉悦感很可能就是你人生体验的顶峰。
2. 对于不喜欢孩子人,丁克也未必是好的选择。你会一直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失望。你如果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孝顺的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自责的心态,远不如生个孩子交给父母来得从容。
3. 除了父母,你还会受到社会的压力。生物的本性是攻击与自己不同类的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经历过的世界越大,对异己的包容性会越大。所以你周边的人群,决定了你所受到的压力。选择做丁克对你心理抗压能力的要求,随着你所处环境的平均教育水平的下降而急剧上升。
4. 对你自身的要求。人类和动物的一个区别也许是“希望”。宗教和子女都可以提供一个“希望”的寄托。正常人在人生不如意、事业失败的时候,他/她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后代。他/她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可以做的更好。他/她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投身于“子女教育”。虽然从统计学上说,任何一个个体都只有1%的可能性成为群体的最好的1%,但是多数父母都会认为自己的子女就是那1%,这就是“希望”的力量。丁克没有任何这样的希望存在,你只能成功。如果失败了,就是完全失败。不会有下一代再成功的概率,也没有下一代来赡养你的概率,虽然从统计学上,那两个事件也不是大概率事件,但那是“希望”。
5. 丁克因为不需要培养子女,会多出来大量的时间,你是否有足够的工作、兴趣、爱好来使用这些时间?太多的空余时间,却无事可做并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人刚退休时的无所适从,子女离家时的空巢,人生的中年危机都和空余时间太多有关。
结论,丁克不是什么时髦的风尚,绝不值得跟风。即使你没有那么喜欢后代,最优的选择其实是生一个孩子,向父母寻求援助,万一你潜伏的母/父性就萌发了呢。
--
FROM 101.6.64.*
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就无法判断如果真有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但是因为人生中有趣的事很多,所以实在没有理由去做一件“现在不想做,也许以后会非常好”的事情。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即使有趣的事中也只能选当前最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把次有趣的事放到以后。
【 在 Cs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第二点来说,你是真不喜欢孩子吗,那是因为你真没经历过养小孩子的感觉,特别是娃3岁前
: 1. 生物界一定会有少数个体,不喜欢后代。所以你真的不喜欢孩子,才应该考虑丁克这个选择。如果喜欢孩子或者对孩子的观点中性,只是因为生活压力,丁克对你来说大概率是个错误选择。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生物个体,产生后代会导致多巴胺释放,会产生非常高的愉悦感,这个愉悦感很可能就是你人生体验的顶峰。
: 2. 对于不喜欢孩子人,丁克也未必是好的选择。你会一直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失望。你如果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孝顺的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自责的心态,远不如生个孩子交给父母来得从容。
: ...................
--
FROM 101.6.64.*
我不是上面任何一类,没有任何遗憾。
【 在 twoyear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lz是上述的这些人吗?
: 现在有遗憾吗
:
--
FROM 101.6.64.*
这个可能不需要沟通,世易时移。
父母在你25岁的时候,肯定希望你能尽可能自己搞定,毕竟把你送出去也没几年,
等到你35岁的时候,长辈就开始急眼了,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等到你45岁的时候,长辈可能依然不死心,还抱有一丝希望
等你过了50,长辈就只剩下抱怨了
所以选择丁克,得承受长辈永远的压力
【 在 aaruo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孩子之前要和双方父母也多沟通一下,比如会不会帮忙带娃。
: 提前获知,双方父母都不愿意帮忙的话,再慎重考虑。
--
FROM 101.6.64.*
不要试图去理解丁克,
丁克和舍身救人的英雄、杀人如麻的罪犯一样,都不属于正常人群。
只是丁克并没有妨碍到大家,大家互不妨碍就好。
如果我告诉你,有的人就是喜欢一辈子学习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即不能带来名望,也不能带来财富,
你能理解这种行为吗?你能想象只要学新的知识大脑就会非常亢奋吗?
99%的人都理解不了的。因为大部分人一生都是咬着牙在学习的。
这件事反过来也一样的,我也无法理解为了教一个字,向儿童重复100遍的快乐在哪里。
【 在 dji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的主贴视角几乎差点就说出“99%的人慎重丁克”了
: 那楼主能分享下自己作为“1%”选择丁克的原因吗?天然讨厌孩子?
--
FROM 58.31.122.*
同意,选择丁克,某种意义上就是选择不要“希望”,
这样也许会更多地想“我为人类留下了什么?”,
在人生节点的选择时更容易追随自己的兴趣,因为不再需要考虑“给孩子一个最好的环境”。
【 在 JaneT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是人生的希望没错,但是这个“希望” 的存在也有负面的影响,就是给父母的人生带来惰性,因为有孩子有“希望”,很容易就下意识的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反正还有别人可以期待么。
: 就像放羊娃生了孩子,养大了再放羊。但是如果断绝了这个“希望”的存在,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一种紧迫感,会常常去想自己剩下的人生还想做什么,自己还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把孩子养大培养好”就完事。
--
FROM 58.31.122.*
因为岁数足够大了,作为一个个体,感受了一遍丁克的道路。
在我们结婚的年龄,社会的主流是歧视多子女家庭,多子女意味着非城镇户口,家庭条件差。
那时的主流民众是攻击多子女家庭自私、愚昧、侵占社会资源。
那时没有孩子并不是一个罪恶,如果低收入无子女(不管是否主观选择),国家都是要送你进敬老院的。
那时选择不要孩子,被认为是节省社会资源。
最近5年,主流民众观点突变,开始攻击丁克自私,侵占社会资源,仿佛出生人口下降都是丁克造成的,其实丁克也没有多少。长期说,人口稳定还是得每家生两个孩子。
那些攻击主观丁克还可以理解,因为毕竟是异己。
那些攻击客观丁克(无法生育),就是赤裸裸的歧视了。别人已经努力了,没有任何过错呀。不能因为自己有后代就自觉高人一等吧。
【 在 djinn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回复。
: 纯粹好奇你站的角度太高了,仿佛脱离开人间的局外人般旁观者清。
: 可能就是因为我确实太“average”了一点,才好奇。
: ...................
--
修改:landingship FROM 58.31.122.*
FROM 58.31.122.*
这就是最聪明的做法,阐述事实,不谈原因。
【 在 JaneT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攻击异己,我老公39岁跳槽,终面的时候,对方大boss问,为啥不要孩子?我老公答:顺其自然。对方肯定以为是我们生不出来。
: 后来入职了,发现直属小lead也是丁克,年纪跟我们差不多。
--
FROM 101.6.64.*
所以丁克家庭的夫妻双方通常具有类似的社会地位、财务基础,
女方的教育、收入足以支撑自己过一份体面的生活。
从正常人的角度看,没有了共同抚养后代的需要,也就失去了妥协的必要,家庭的维系会很困难。
但是实际上,正是因为不需要抚养后代,丁克家庭的组成原因从一开始就很简单,就是因为相互爱慕
。而相互爱慕是一个很高的门槛,所以构成一个稳定丁克家庭的条件是很苛刻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劝退大家做丁克的原因。
如果女方没有足够的教育、收入,组建丁克家庭是一件风险相当高的决定。
【 在 Wack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很危险的,男方大概率会后悔。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landingship FROM 58.31.122.*
FROM 58.31.122.*
婚姻中的出轨行为,这是所有家庭都要面对的挑战,
对于有子女的家庭,由于共同抚养子女的需要,出了问题大部分家庭选择了妥协。强势一方通常也不会真的“改邪归正”,只是隐瞒的更好一些。这样的生活和双方分手相比,到底谁更幸福,就仁者见仁了。
在我认识的40岁以上的丁克中,到目前还没有出轨的。知道底细的同班同学,倒是有几个风花雪月。同学之间都知道,就只有各自的配偶蒙在鼓里。
【 在 Wack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精神生活高要求的女性,维系体面的生活倒不是问题。最大的风险在于男方顶不住压力,或因各种原因,在外面有了私生子。男人在后代这个点上是十分脆弱的,年纪越大越容易动摇。
: 这对女方的婚姻,以及她对爱情的信念将是很沉重的打击。会有一种一切错付的挫败。之前所有的美好都会沾染上污点,万般深情终究还是抵不住世俗的闲言。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