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自身经历看,子女教育成功 基因 因素影响很大
和人性中的差而求奋进,舒适则求安稳有一定的相关性
所以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看着就回归了
基因和环境都很重要,只是表现在具体的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比例不同,但放长远几代人来看,就趋同了
【 在 PQP 的大作中提到: 】
: 均值会回归的,你可以统计一下家族的本科率,估计和全国平均值差了多少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011A」
--
FROM 124.64.121.*
高智商不一定保持阶层不滑落,阶层滑落带来的直观表现就是孩子一代不如一代,就体现了回归
没有智商的定量测量,大家就只能感性的去评价。这大概就是这个研究比较难做的地方
人活得安逸了自然就不会太努力,阶层的增进不是只靠智商
反倒是那种各方面中上的人,综合起来会过得最好,但智商最高的人一般却不是过得最好的人
所以我觉得凭感觉将讲这个事儿,确实难以说明本质的东西
教育这个和父母的认知太相关了,也和一些机缘巧合相关。涉及到的因素多,还是非线性的关系。所以不做智商的定量测量,并几代人追踪,很难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回归也是向组内均值回归,不可能去追什么全国平均数的。高智商家族一直存在,并没有几代就成路人。
--
FROM 124.64.121.*
就是说现在我们通常把教育和智商等同起来,其实两者不一样
智商是智商,就是多聪明,目前的智商测试算是一个量化的参数。
,但教育里面包含的因素太多了,很多因素还是非线性的,偶然的,也有父母认知能力、家境、遇到的老师和同学等等,各种因素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回归也是向组内均值回归,不可能去追什么全国平均数的。高智商家族一直存在,并没有几代就成路人。
--
FROM 124.64.121.*
可以提升社会整体的认知能力
哪种选拔都会漏一拨,扶起来一拨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中国目前这种各科不能有明显短腿、强调共适性的教育考试评价体系,不适合发掘和培养这种专长人才。
--
FROM 124.6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