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周末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
高中毕业20年了 有10年没有聚过了
正好有个外地的同学来京 疫情也过了 就组织了一下
十八线县城的高中,当时是学校的重点班,
可是那一届我们最好的同学也就上了个上海交大
大家普遍就是一个重点本科 那会儿还没啥985,211概念 就一本和二本的说法
到场的只有8个人,我和队友还是一家,就只有7家
算了算在北京就还有2家没到
两个班120人 竟然只有9家留京
都是小镇青年出身 最好的也就父母县城双职工家庭出身而已 还有农村家庭的
现在大家也都上着一个普通的班过着普通的生活
有两个体制内的 但也不是啥实权部门
两个传统行业的 听行业也知道不会赚很多钱
一个在阿里云的p8 应该还不错
还有一个金融的 一个地产的 现在应该都不咋行
大家吃饭都比较平和
在吐槽工作有多卷 留在北京不容易 买没买学区房
吃的也开开心心的
最好的是,小镇青年的孩子都很多,
8家(加外地同学),4家生了二胎,头胎还都是闺女,年龄相差也不大
四个小姑娘开开心心的一起去书店玩了一下午 吃了个肯德基 天黑了才回家 还约了下周一起去欢乐谷
回来跟队友感叹了半天
幸好早生了几年
幸好还算是留在北京了
--
FROM 124.65.101.*
因为很穷啊 留下来了
要不晚生了几年就留不下来了
【 在 buaawjx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幸好留在北京。。
--
FROM 124.65.101.*
想表达的是还没现在这么盛行
现在就业感觉必须985或者211似的
导致高中毕业生选高考志愿都至少要报个211的
我们那会儿报考的时候还没这个概念
【 在 zongzili 的大作中提到: 】
: 2003年怎么可能没有985和211概念,百度一下就知道哪一年提出来的
--
FROM 124.65.101.*
感概的意思是,
像我们这种家里穷、没背景、大学一般的,幸好是留在北京了,回县城里也不会过得很好的
早生几年,幸好留在北京,找了一工作,勉强能维生
所谓: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类似这个感慨吧 我们这群高中同学大部分都是家贫走他乡了
【 在 zhaozhao1982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后的感慨啥意思?留北京很光荣吗,相比小县城就一定好吗?我看未必吧。你在北京不也是靠父母给首付留下来了吗?不也是住着没有品质的房子天天堵车或者做地铁吗?有什么生活质量呢?
--
FROM 124.65.101.*
女儿好带
第一个女儿第二个儿子女儿压力都不大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或者说独生子女意识不强吧 普遍要二胎
事实上,这4家,两家是两个女儿的 也不准备生三胎了
【 在 RppSu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生了女儿都生老二了
--
FROM 124.6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