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凯歌导演脑洞够大
海报讲究的就是第一眼给人的感受,冲击力。所谓“一图胜千言“,如果海报还要配上一大段解说词,观众直接看文字不好吗?干嘛还要海报?这海报让那么多人产生不适,就说明它做得失败。
【 在 su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妄下结论
: 先看了内容再说是不是更合适?
:
--
FROM 117.107.176.*
所有人的话,就不用“未必”了,自信点,可以用“肯定不是”。但这有啥意义?
拍电影本来就是给大众看的,搞啥“曲高和寡”?那不是太拧巴了?玩曲高和寡可以去拍请去拍话剧、芭蕾舞剧……拍个十几亿人都有概念的主题的电影,玩什么“曲高和寡”?
这个事儿吧,往好了想,就是主创方想装X,又不分场合,装坏了。往坏了想,你就想吧。。。
【 在 su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未必所有人都觉得不适
: 曲高和寡者亦多见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反正这电影我是不会去看的。我自己有自己的判断,跟什么节奏不节奏没关系。你对带节奏这么敏感?
近些年,跟抗美援朝有关的电影,我基本都去影院支持了,有的还两刷。哪怕有些剧用了一些我不喜欢的流量明星,只要大方向没毛病,我也能忍。就连那年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我都是去电影院看的,整个影厅加上我总共两个人,几乎包场。。。但是这个电影,我是没兴趣了,将来连下载看盗版都没兴趣。
【 在 su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想不明白
: 没看到电影内容前
: 我也不会妄下结论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虽说“千人千哈”(上限。),但是,演出的只有一哈。这一哈起码得让千人中的五百人以上不反感吧?(下限。)否则,今天真的就没哈姆雷特了:当初演哈姆雷特的演员都没饭吃,这剧还能传下来吗?艺术不艺术的,不是艺术家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互相吹捧就艺术家了。今天都把莎士比亚当神膜拜,可就忘了莎剧当年说到底不也是要接受市场检验的吗?不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没人捧场,你今天知道莎士比亚是谁啊?可以“千人千哈”,但那个演出的哈起码要在绝大多数观众的预期区间内,至少不能低于预期底线吧?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大众艺术,是需要接受大众的评判的。好嘛,捞钱的时候就“大家都来看”;一到评判环节,就拿出小众艺术的范儿,一股“你们不懂”的馊饭酸味儿,不拧巴吗?不是既当又立吗?较真一点说,“千人千哈”说的是观众的审美差异,跟你创作方搞创作是两码事。创作方一定是要去迎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不能把自己变成千分之一哈,甚至第一千零一哈。否则你自己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呗,干嘛还要拍出来给大众看?
【 在 drifter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某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不符合他的理解,就要烧掉哈姆雷特。这是在谋杀艺术。
:
: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