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首页
首页
老刘说生活
+订阅
新干线的诞生,背后是一波三折
老刘说生活
2021-09-27 22:02
+订阅
如今,提起新干线,即便它可能已经不再是世界最尖端动车组技术的代表,但在一代人心目中,它也是日本现代化交通网络的代名词。
自1964年通车以来,新干线至今仍承担着日本国内十分重要的运输功能。
不过,新干线的诞生可谓阻力重重。可以说,从构想到通车,其历史也是一波三折。
无法摆脱的经费问题
1939 年11 月,日本提出了一项名为「广轨新干线增设计划」的构想,简称「新干线计划」。
日本为了殖民在中国东北投入的特快列车「亚细亚号」,最高时速达到130km/h。后来被称为「新干线之父」的十河信二,也参与了「亚细亚号」的建设。
战后,留在中国的「亚细亚号」由大连机车厂改装,从1953年开始作为北京到满洲里的1/2次专列并被命名为「和平号」。
但随着二战的爆发,被多方战线拖住的日本政府无力支持大型铁路建设,「广轨新干线增设计划」也被无限期推迟。
一直到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美国的扶持才使日本再次提交对于新干线的构想。
当时,日本的列车以蒸汽列车为多。
时任日本国铁总裁的十河信二和工程师岛秀雄,同时看到了「动力分散模式」的新型列车的前景,并着手开发制造。
这种动力分散模式的列车有个特点,就是在每节车厢的车轮上都安装了驱动装置。
最初投入的 0 系新干线
这样就可以将列车的动力分散到各节车厢,从而省去了沉重的机车,车厢的轴重由此大大减轻,可以很好地加减速,并在大坡度线路上平稳行驶。
这种动力模式降低了噪声,减小了振动,提高了旅行舒适度,即使动力出现故障,列车整体依然能够运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1957年,他们在东海道窄轨上实现了145公里的时速,打破了窄轨列车时速的世界纪录。
两年后,这个纪录刷新到了每小时163公里。这证明了动力分散模式的优异性能,也成为新干线列车采用电力车的强有力根据。
但是由于预算不足,铁路开发建设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境地。
新干线N700系列
根据岛秀雄的设计方案,建设这条新干线需要3000亿日元。
这样的高预算,在全国范围都激起了不少行政官员、工程师、知识分子的反对,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
十河信二意识到,这笔钱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是天文数字,国会通过这笔预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先斩后奏,以及骑虎难下
不惜冒险,十河信二做了一份假账交上去。
并且,他欺骗国会说,整个项目费用只需1972亿日元,而且他有办法从世界银行那里拿到贷款。
接下来,在明知世界银行明确禁止投资新干线这种实验性项目后,十河信二又通过挪用其他铁路项目的资金来补齐建设费用。
新干线之父十河信二
这种现在看来很明显的渎职行为,在当时却并不违法,因为日本国铁总裁具有「自由分配资金」的权力。
十河信二正是钻了这个空子,新干线才得以顺利开工。
最终,十河信二通过时任财务大臣佐藤荣作,于1961年5月顺利地从世界银行拿到了8000万美元的贷款。
虽然事后证明,这8000万美元在耗资巨大的新干线计划中只占不到15%的比重,但是意义却非同小可。
因为一旦向世界银行贷了款,国家的主权信用便被拖入到新干线融资中。
如果不能及时还上世界银行的钱,日本政府的国家信用将荡然无存。
所以,日本政府可谓骑虎难下,根本无法轻易停止铁路的修建。
新干线的施工现场
资金不足的危机是无法避免的。
1959年,新干线正式开工建设。才建到一半,资金就用完了。
主持新干线项目的十河信二一方面要承担大幅超出预算的责任,另一方面他又已经做了8年的国铁总裁,不能再连任了。
但新干线项目已「生米煮成熟饭」,建到一半的新干线不可能被废弃,又不能拆除,否则世界银行的贷款一定还不上。
于是,十河信二对当时的首相池田勇人说:「好了,世界银行的钱都借了,你看着办吧。」
初期新干线的车身标示
首相也别无选择,只能从国库中拿出巨额资金用于新干线建设。
虽然此举不算光明正大,但政府的资金投入成为日本建成新干线的可靠基石。
通车以后,研发并未结束
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开始运行,并为同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干线在关西地区试通车
当时的新干线时速已经属于世界一流水平,可是仍然没有让民众感到十分满意。
1974年,名古屋市列车沿线的市民因新干线的过大噪声和振动,提起了诉讼。
这桩官司历经12年才告结束,1986年3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原告在被告承诺竭力防止噪声和振动的前提下,获得了国铁公司5亿日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相当于人均87万日元。
之后,如何减噪又成了日本新干线的一大课题。
不过,日本列车的安全性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而且虽然新干线的实验时速已经达到了440 公里,但实际运行时没有一次超过时速300公里。
除此之外,新干线还装有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当列车速度超过当前路段所允许的最大速度时,ATC就会发出警报;
2020年7月投入使用的新干线N700S系列
如果司机无视信号,系统会强行让列车停下,依靠机器的控制来消除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新干线列车都有紧急地震监测报警系统,凡是达到三级以上的地震,列车会自动停止运行。
所以,在2011年的「3.11」大地震中,当时正在行驶的数辆新干线列车感知到地震后立即停车,保证了车上所有人的安全。
--
FROM 223.1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