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没有过来人说说七十年代
- 你住在县城,过的神仙的日子
 
 家在农村
 一年到头就过节吃顿饺子,吃点肉,要不为啥都盼着过节
 过完小年,要等7天才是大年,感觉1天相当于一个月
 年除夕吃两顿饭,上午打扫卫生,
 晚上吃大米饭、一盆纯肉、还有其他的
 大米饭一年到头就吃这次,是用2斤玉米换的1斤大米
 
 在农村,菜都是自留地种的,每家每户基本都一样,不一样的也剩不下
 
 菜:
 夏天:土豆、豆角、韭菜、菠菜、茼蒿
 冬天:白菜、萝卜
 
 主食:
 夏天:瓜干
 冬天:地瓜
 
 每月时不时加几次玉米饼
 
 现在不吃地瓜、玉米之类的东西
 
 现在还想吃地瓜的肯定是80后
 
 村里家里有农民合同工的,一个人在外边干,一个月28元,养活一大家子
 他们经常吃肉,羡慕嫉妒恨
 
 那时猪肉6毛一斤
 小麦12分
 大白菜芯2分钱
 橡皮2分
 酱油8分一提
 盐12分一斤
 书店的书几毛,超过1元的都不多
 
 一般每家3-4个孩子
 极少1个,1k多户的村就1-2家
 最多的是5个孩子
 有一家生了5个闺女
 有一家生了5个儿子,老大立马去县城郊区当了上门女婿
 
 
 
 孩子上学都在村里,没有人接送,邻村的自己走
 没有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视
 
 那时娱乐活动就是广播网、去邻村看电影,10km范围内,那个村放就去看
 近的村成群结队,天仙配看了7遍
 后来大队买了黑白电视机,晚上就可以去大队看电视了
 
 有一次,说县城放好电影,
 父母就给了5毛去县城看
 距离县城10km,电影票5毛,看的梁山伯祝英台
 
 放学就拿着篮子去挖兔子食、羊食
 早晨5:30起床,薅兔子食回来吃完饭再去上学
 
 没有作业,1-5年级就两个课本语文和数学
 假期有作业
 
 有几年上午上课,下午给生产队干活或给学校薅草、楼地瓜、捡瓜干
 
 都交给学校,一年级薅草100斤,二年级200斤,以此类推
 没有完成任务被老师批
 
 没有中考
 上完小学上初中
 没有学费
 上完初中,高中要考
 
 高中学费2.5元
 住宿免费,自带被褥,两个床并排,睡5个人,差不多每人1米宽吧
 都有虱子,晴天晒被子,抓虱子
 
 
 吃饭自己带或买,每周回家一次,带一蓝子地瓜,一罐头瓶咸菜,一饭盒白菜豆腐
 不够吃的在学校买,馒头8分钱一个4两细粮粮票
 菜一般5-20分一分,饭盒热饭,一分钱一个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长在西北边陲的小城,离中苏边境很近,号称开战不久苏军坦克就能打过来,所以也不太
 : 建设,印象里八十年代之前没有超过三层的楼。
 : 1.大米、肉、鸡蛋都是稀缺品,粮食、油、糖、肉、布都是定量,需要粮本、肉票、糖票等
 : ...................
 --
 修改:slpsh FROM 114.243.116.*
 FROM 114.243.116.*
 
- 过年大扫除,地板是土的,扫扫就可以了
 大白菜埋在菜窖内内,吃完就去扒
 萝卜一般是队里分的
 地瓜、瓜干也是分的
 
 分的这些东西用工分抵扣,一个壮劳力一天8分
 妇女6分
 小学生暑假、寒假干活一天4分
 一年一家扣除分的东西,好多队可以有100元的分红
 差的队向队里倒找
 
 
 鸡蛋9-12分钱一个
 有一次去集市卖鸡蛋,等的不耐烦,9分钱一个卖了
 别人都卖12分一个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算是吧: )我也不知道当时农村是啥样子
 
 过年确实是大日子,有肉吃,有新衣服,还可以放鞭炮,去别人家拜年吃糖。但稍微大一点儿,就不喜欢过年了,因为太累了,要帮大人打扫家里,被子、床单、窗帘、衣服,所有的
 家伙什都要洗一遍,地要擦得干干净净。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痛苦的活,就是菜窖,秋天入冬前后,把土豆、胡萝卜都埋在菜窖的土里,把大白菜摆在菜窖的架子上,就这三样菜,要吃的时候,爬梯子下菜窖去拿,菜窖里那
 味道非常酸爽,白菜帮子冻烂了,抓上去黏糊糊
 
 我还有个活,就是时不时拎个瓶子走几个路口去国营的杂货店打酱油、醋,有时候停电还得去买煤油,有时候还得去邻居家借个酵头,帮老妈发面用
 
 【 在 slpsh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有没有过来人说说七十年代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6 19:36:03 2023), 站内
 :
 : 你住在县城,过的神仙的日子
 :
 : 家在农村
 : 一年到头就过节吃顿饺子,吃点肉,要不为啥都盼着过节
 : 过完小年,要等7天才是大年,感觉1天相当于一个月
 :
 : 在农村,菜都是自留地种的,每家每户基本都一样,不一样的也剩不下
 :
 : 菜:
 : 夏天:土豆、豆角、韭菜、菠菜、茼蒿
 : 冬天:白菜、萝卜
 :
 : 主食:
 : 夏天:瓜干
 : 冬天:地瓜
 :
 : 每月时不时加几次玉米饼
 :
 : 现在不吃地瓜、玉米之类的东西
 :
 : 现在还想吃地瓜的肯定是80后
 :
 : 家里有农民合同工,一个月28元,养活一大家子
 :
 :
 : 那时猪肉6毛一斤
 : 小米12分
 : 大白菜芯2分钱
 : 橡皮2分
 : 酱油8分一提
 : 盐12分一斤
 : 书店的书几毛,超过1元的都不多
 :
 :
 :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成长在西北边陲的小城,离中苏边境很近,号称开战不久苏军坦克就能打过来,所以也不太
 : : 建设,印象里八十年代之前没有超过三层的楼。
 : : 1.大米、肉、鸡蛋都是稀缺品,粮食、油、糖、肉、布都是定量,需要粮本、肉票、糖票等
 : : ...................
 :
 : --
 :
 : ※ 修改:·slpsh 于 Nov 16 19:43:29 2023 修改本文·[FROM: 114.243.116.*]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14.243.116.*]
 --
 修改:slpsh FROM 114.243.116.*
 FROM 114.243.116.*
 
- 高中2年,
 高中在农村,学费好像是2.5元
 高考那时英语老师,每天一套题
 一般一周交一次5毛印刷试卷的纸钱
 吃饭一周几元就够
 
 粮票不够就拿着小麦、玉米去公社粮所换粮
 忘记多少比例了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小学5年级,那时的初中3年,高中2年,十年制
 : 后来小学改成6年,高中改成3年,变成12年制
 : 你高中上了几年?我记得我高中学费好像是5块钱?
 : ...................
 --
 FROM 114.243.116.*
 
- 你们家是土豪
 我们哪里都是土
 现在都搞成水泥地面了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睡觉的房间是用砖铺的,老妈的标准是把上面的土擦掉,露出砖的本色
 --
 FROM 114.243.116.*
 
- 你父母是军人?
 村里一个兄弟那时当兵
 
 家里父母听说要上前线,整天以泪洗面
 
 后来没有去前线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最深,是78年底,中越关系紧张导致中苏边境也紧张,爸妈都发了手枪,把我和爷爷奶奶往后方送,那时候懵懵懂懂,走的时候也没和爸妈说句话,后来奶奶还埋怨过我不懂事
 
 那时候小,搭别人的货车,坐在驾驶室里,大冬天看到路上有人拖家带口在雪地里往内地走,后来听我叔叔说有丢小孩的,有冻死的,很惨。路上没啥吃的,到住宿的地方,就拿开水
 冲炒面,稠一点做中午和晚上吃,稀一点儿就是早饭,因为是用油炒的,还加了糖,我特别
 喜欢吃,前些年还买了,不过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味了
 
 
 【 在 slpsh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有没有过来人说说七十年代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6 19:36:03 2023), 站内
 :
 : 你住在县城,过的神仙的日子
 :
 : 家在农村
 : 一年到头就过节吃顿饺子,吃点肉,要不为啥都盼着过节
 : 过完小年,要等7天才是大年,感觉1天相当于一个月
 :
 : 在农村,菜都是自留地种的,每家每户基本都一样,不一样的也剩不下
 :
 : 菜:
 : 夏天:土豆、豆角、韭菜、菠菜、茼蒿
 : 冬天:白菜、萝卜
 :
 : 主食:
 : 夏天:瓜干
 : 冬天:地瓜
 :
 : 每月时不时加几次玉米饼
 :
 : 现在不吃地瓜、玉米之类的东西
 :
 : 现在还想吃地瓜的肯定是80后
 :
 : 村里家里有农民合同工的,一个人在外边干,一个月28元,养活一大家子
 : 他们经常吃肉,羡慕嫉妒恨
 :
 : 那时猪肉6毛一斤
 : 小米12分
 : 大白菜芯2分钱
 : 橡皮2分
 : 酱油8分一提
 : 盐12分一斤
 : 书店的书几毛,超过1元的都不多
 :
 :
 : 孩子上学都在村里,没有人接送,邻村的自己走
 : 没有幼儿园,没有玩具
 : 没有作业,1-5年级就两个课本语文和数学
 : 有几年上午上课,下午给生产队干活或给学校薅草、楼地瓜、捡瓜干
 : 都交给学校,一年级薅草100斤,二年级200斤,以此类推
 : 没有完成任务被老师批
 :
 : 没有中考
 : 上完小学上初中
 : 没有学费
 : 上完初中,高中要考
 :
 : 高中学费2.5元
 : 住宿免费
 : 吃饭自己带或买,每周回家一次,带一蓝子地瓜,一罐头瓶咸菜,一饭盒白菜豆腐
 : 不够吃的在学校买,馒头8分钱一个4两细粮粮票
 : 菜一般5-20分一分,饭盒热饭,一分钱一个
 :
 :
 :
 :
 :
 :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成长在西北边陲的小城,离中苏边境很近,号称开战不久苏军坦克就能打过来,所以也不太
 : : 建设,印象里八十年代之前没有超过三层的楼。
 : : 1.大米、肉、鸡蛋都是稀缺品,粮食、油、糖、肉、布都是定量,需要粮本、肉票、糖票等
 : : ...................
 :
 : --
 :
 : ※ 修改:·slpsh 于 Nov 16 19:51:41 2023 修改本文·[FROM: 114.243.116.*]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14.243.116.*]
 --
 修改:slpsh FROM 114.243.116.*
 FROM 114.243.116.*
 
- 那距离越南很近吗
 
 村里80年以前都有好多武器
 步枪挂在大队办公室的墙上
 小孩子可以随便玩,拉枪栓、瞄准、打空枪
 还可以上刺刀,扎大队大炕的草席
 
 子弹、钢炮、手榴弹锁在另外一个单独的房间
 
 
 经常早晨,村里的民兵集合把枪拆碎了上油擦枪
 有时围着看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公职人员都发了武器
 : 老兄比我大,叫一声老哥了
 : 您对七十年代的了解比我深,我高中是三年的: )
 : ...................
 --
 FROM 114.243.116.*
 
- 村里来的知青有10多个
 
 有个女知青真漂亮
 皮肤真白,相比村里的村姑就是黑人
 有时知青干活就跟在他们屁股后边看
 大队基本不安排重活给他们干,都是和妇女一个级别的活
 
 吃得还好,居然天天吃馒头,镖在他们的宿舍门口,看着流口水
 村里有个兄弟和他们混的很熟,居然那地瓜换他们的馒头吃
 想想就流口水
 
 他们来的时候,来晚了1天,大队做的菜,时间长就坏了
 就一个菜5毛,卖给社员,家里穷买不起
 
 现在这些知青都70多了
 
 不知道想当年那个女知青啥样了
 
 
 【 在 west2fla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年纪都好大呀
 
 我听说的故事 朋友的亲戚的同学
 周围几个村的知青
 就跟打篮球赛一样
 轮班群殴
 今天甲村VS乙村 丙村VS丁村
 明天乙村VS丙村 甲村VS丁村
 就是打,但没伤亡
 还说他们没有拿到工人身份,心里挺不平衡的,no future的感觉,这点印象很深
 后来都回城了
 就一个留下了,成了菜市场里的小龙小虎
 --
 FROM 114.243.116.*
 
- 双职工家庭基本都是幸福家庭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 SPQ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都在说八九十年代
 
 我来说说我的70年代。
 (1)1974-79年,全家住在我妈任教的市中心一所中学职工宿舍里,生活方便。全家五口人住一间20平方的大通间,有单独的烧火做饭的厨房,一周吃一次肉。我上的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并且获得市级优秀。邻居小姐姐待业在家,又漂亮又喜欢我经常给我好吃的。我妈一周带我和姐姐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我和我姐都很开心。夏天,我如果答对我妈布置在小黑板上的数学题,就奖励我一根4分钱的香蕉冰糕,偶尔也吃豆沙或牛奶味的,我感觉自己很幸福。
 (2)1979年,我家搬到了郊区父亲任教的中专职工宿舍,独立的一室一厅,独立厨卫,用上了天然气,但生活非常不便,买菜要走一公里,小卖部也不多,我妈上班需要1个小时车程,我家户口也从市中区迁到了郊区,为此,我妈抱怨了半辈子。这一年,我换了幼儿园有些不适应染上了甲肝,还好及时到老家儿童医院住院,这家医院据说现在排全国前三甚至第一。这次住院给我留下的全是美好回忆,比如隔壁床的小姐姐家做了鸭子汤真是美味,我吃了好多零食真香。出院以后,我没去幼儿园,自己在家拍乒乓球、踢毽子、跳绳、学习。这一年,虽然我总是感冒生病,但最后都是有惊无险。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次高烧快40度不退,我妈买了好多冰棍给我降温,我烧得迷迷糊糊,也不忘安慰妈妈别担心我。
 70年代于我,是满满的幸福。
 --
 FROM 111.192.247.*
 
- 每周最后几天要买着吃
 前几天吃自带的
 
 【 在 mybluesky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周几元很多了,八十年代中,我们初中住校生月菜金6元提到9元(粮食自带),民愤极大。
 --
 FROM 111.192.247.*
 
- 饿肚子最惨的是60年
 20-30-40-50后经历过的
 
 【 在 dingo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不多的饿肚子的记忆
 --
 FROM 111.19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