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没有过来人说说七十年代
是的,不管他方向对不对,反正效果立竿见影,很快就能吃饱饭了。
【 在 chinawangxs 的大作中提到: 】
: 穷得要死,所以十分感谢邓开启的改革开放新时代。
--
FROM 183.15.176.*
同为四川,对最后煮饭要纱布过滤那个,难道不是做豇豆干饭或者南瓜干饭的特定步骤吗,先煮点米,滤除米汤,控干后锅里加点油放豇豆或南瓜然后放之前煮过的米继续焖?哈哈
【 在 swimin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确实灰暗啊,那时候都没什么电。四川的小县城,其实地理位置不错,算交通方便经济也不错的地方,后来出来和其他地方比也是不落 ...
--
FROM 61.51.45.*
水木主力是70后
只是70后对70年代基本上没有印象
【 在 bbc91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80后、90后是水木的主体人群,水木也是互联网兴起的产物。
--
FROM 111.198.38.*
有一点印象,虽然模糊
就是大男孩们打架,打架,打架
【 在 TraderJerry 的大作中提到: 】
: 水木主力是70后
: 只是70后对70年代基本上没有印象
:
--
FROM 114.254.2.*
不是,就是普通大米饭的标准步骤,叫沥米饭吧
后来开始出现蒸饭器,就是铝制的都是小洞洞那种,蒸发器放在锅里,米放进去加上水,直接蒸,一步到位,和现在电饭煲很像了,只是是上炉火的。
再后来就用电饭煲了
【 在 geb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为四川,对最后煮饭要纱布过滤那个,难道不是做豇豆干饭或者南瓜干饭的特定步骤吗,先煮点米,滤除米汤,控干后锅里加点油放豇豆或南瓜然后放之前煮过的米继续焖?哈哈
--
FROM 101.39.212.58
别说七十年代了,我和我老婆都是1979年出生的,我们小时候自己肚子里都有蛔虫,我小时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外边吃蚱蜢,吃青蛙,烤熟了吃。我家在我们那个区算富裕人家也是这样。我姐是1973年出生的,她小时候吃的更差。有个堂哥八十年代上大学,东北大学,大学食堂顿顿吃棒子面,我爸在八十年代在我老家请他吃了一脸盆螃蟹对虾,这个堂哥现在还会念叨,五叔(我爸)在我上学的时候请我吃过一脸盆螃蟹,真香啊,这个堂哥后来身家2亿,山珍海味熊掌鲍鱼都吃过,也还记得那盆螃蟹。这个堂哥说,再这样折腾下去,社会又会回到七八十年代的状态
--
FROM 1.91.43.*
因为70年代,要么还没出生,要么还没记事。
【 在 SPQ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都在说八九十年代
--
FROM 222.249.237.139
我初中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爱打架
就是觉得酷
也不算霸凌欺负人
那些爱打架的谁也别说谁
一路货色
【 在 chrisssssssw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我这都90年代了
: 串亲戚
: 跟当地亲戚家男孩头一回见面,第一句话就跟我说:走啊,我领你打群架去
: ...................
--
FROM 1.202.113.*
成长在西北边陲的小城,离中苏边境很近,号称开战不久苏军坦克就能打过来,所以也不太
建设,印象里八十年代之前没有超过三层的楼。
1.大米、肉、鸡蛋都是稀缺品,粮食、油、糖、肉、布都是定量,需要粮本、肉票、糖票等
买,当时父母工资很低,其实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而且为了多弄点油出来,每次排队去买肉,都要买肥肉,回来炼猪油,油渣做葱花饼用。曾经一天三顿饭都是玉米面做的,还有红薯,现在我不喜欢吃玉米和红薯,特别喜欢吃米和肉,而且不剩饭,再撑也得吃完
2. 没有幼儿园,从小是和巷子里的小孩一起玩,邻居好多小孩养鸽子等等,父母怕学坏,把我锁在家里
3. 书也很少,到邻居家借到上下五千年还有薛刚反唐,算是我的启蒙
4. 过年会有一套新衣服,其余时间都是旧衣服或大人的衣服改的,破了就打补丁,冬天穿棉衣棉裤,非常臃肿,我很不喜欢,另外穿乌拉鞋,一点儿也不防水,雪地走路就会湿,每天晚上得烤鞋
5. 最开始没有自来水,得挑水吃
6. 住平房,没有什么暖气,冬天取暖要烧火炕、火墙或者铁皮炉,怕煤烧得快,用煤渣和泥混在一起做成煤砖,秋天买煤做煤砖是最累的活之一。另外一个苦活,就是一下雪,就得
上房顶去铲雪,否则雪化了房顶会漏水;院子里的雪要拉出去堆到街道的水渠沟里。
7. 没有电视,晚上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收音机,把家里那台中短波收音机旋钮转来转去,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奇怪的频道,有的就在念数字
8. 快乐的时光是和父母在一起,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爸爸骑一辆28加重,我坐前杠,老妈坐后座。夏天晚上可以坐在家里院子里看银河的星星。过年收到几毛钱的压岁钱也是
很开心的事情,虽然都被老爸老妈收掉了。另外,偷吃爸妈买的大白兔奶糖也是很开心的,
被发现后挨打也是很正常的。
【 在 zhms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有没有过来人说说七十年代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Nov 15 21:28:43 2023), 站内
:
:
: 1. 饥饿,太没有吃的了,跟邻居小孩一起搞了点味精泡水喝……
:
: 2. 很小就没人照看,天黑了呆家里很害怕,跑到村口去等父母回家,我弟弟就更惨了,
: 还不会走路,在摇篮里拉屎了也没人理
:
: 3. 天天就在家里的土坑玩,有一次脚被玻璃碴子划破,领居家一个略大点的姐姐半拎半
: 抱的到处找大人
:
: 4. 去河里玩水啥的根本没有人管
:
: 整个印象就是灰暗的,灯都是没什么光亮的,晚上在厨房吃饭感觉都是昏暗的。
:
: 等到大一点上学就好多了,不过也进入到80年代了。
:
:
: 【 在 yiran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很糟,学生不上学,天天斗鸡打架。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16.24.66.*]
--
FROM 183.173.176.*
你住在县城,过的神仙的日子
家在农村
一年到头就过节吃顿饺子,吃点肉,要不为啥都盼着过节
过完小年,要等7天才是大年,感觉1天相当于一个月
年除夕吃两顿饭,上午打扫卫生,
晚上吃大米饭、一盆纯肉、还有其他的
大米饭一年到头就吃这次,是用2斤玉米换的1斤大米
在农村,菜都是自留地种的,每家每户基本都一样,不一样的也剩不下
菜:
夏天:土豆、豆角、韭菜、菠菜、茼蒿
冬天:白菜、萝卜
主食:
夏天:瓜干
冬天:地瓜
每月时不时加几次玉米饼
现在不吃地瓜、玉米之类的东西
现在还想吃地瓜的肯定是80后
村里家里有农民合同工的,一个人在外边干,一个月28元,养活一大家子
他们经常吃肉,羡慕嫉妒恨
那时猪肉6毛一斤
小麦12分
大白菜芯2分钱
橡皮2分
酱油8分一提
盐12分一斤
书店的书几毛,超过1元的都不多
一般每家3-4个孩子
极少1个,1k多户的村就1-2家
最多的是5个孩子
有一家生了5个闺女
有一家生了5个儿子,老大立马去县城郊区当了上门女婿
孩子上学都在村里,没有人接送,邻村的自己走
没有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视
那时娱乐活动就是广播网、去邻村看电影,10km范围内,那个村放就去看
近的村成群结队,天仙配看了7遍
后来大队买了黑白电视机,晚上就可以去大队看电视了
有一次,说县城放好电影,
父母就给了5毛去县城看
距离县城10km,电影票5毛,看的梁山伯祝英台
放学就拿着篮子去挖兔子食、羊食
早晨5:30起床,薅兔子食回来吃完饭再去上学
没有作业,1-5年级就两个课本语文和数学
假期有作业
有几年上午上课,下午给生产队干活或给学校薅草、楼地瓜、捡瓜干
都交给学校,一年级薅草100斤,二年级200斤,以此类推
没有完成任务被老师批
没有中考
上完小学上初中
没有学费
上完初中,高中要考
高中学费2.5元
住宿免费,自带被褥,两个床并排,睡5个人,差不多每人1米宽吧
都有虱子,晴天晒被子,抓虱子
吃饭自己带或买,每周回家一次,带一蓝子地瓜,一罐头瓶咸菜,一饭盒白菜豆腐
不够吃的在学校买,馒头8分钱一个4两细粮粮票
菜一般5-20分一分,饭盒热饭,一分钱一个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长在西北边陲的小城,离中苏边境很近,号称开战不久苏军坦克就能打过来,所以也不太
: 建设,印象里八十年代之前没有超过三层的楼。
: 1.大米、肉、鸡蛋都是稀缺品,粮食、油、糖、肉、布都是定量,需要粮本、肉票、糖票等
: ...................
--
修改:slpsh FROM 114.243.116.*
FROM 114.24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