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拿北京上海跟一省比录取率就是耍流氓
北京的人均教育投入、北京娃爸娃妈们的人均素质不比任何一个省会低吧,其实拿北京平均和省会平均比,都有些不公平
--
FROM 114.247.188.*
【 在 m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投入多,爸妈素质是高考入学指标?
既然是比较,总要有比较的指标,不然比啥?
为什么省会比农村入学率高?你说说什么原因?你不拿这些比,拿啥做参考指标?
--
FROM 114.247.188.*
【 在 m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省会里上学的都是省会的人?
你先把思路理清楚了再说
你说不拿教育投入比较,不拿父母的教育理念和父母素质比较,你拿啥比?你说说
你解释下为什么大城市比农村的升学率高,原因是什么?
--
FROM 114.247.188.*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终都是反映在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时间
: 你所说的小城市不行是因为父母不怎么管,学生投入时间少
: 跟父母是什么学校的有啥关系,即使有关系,也是变为管孩子的严格程度,最终还是看孩子投入时间啊
: ...................
宏观上来看,对教育的投入、对教育的重视、父母的素质,不对孩子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吗?
最终当然是反映到孩子个体身上,有天赋的差异、有学习习惯的差异、有学习花的时间的差异,这些能比较吗?能操作吗?怎么量化?
这个问题确实能反映出逻辑行不行。假设世界大同,所有人素质、智商、教育理念和投入都一样,那么孩子教育结果是平均分布的,这点没问题。但是当高智商开始聚集,都高智商的父母生下智商高的娃概率是不是更大?一百万个高智商父母的娃和一百万个低智商父母的娃,你觉得整体哪批娃智商会高些?个例不算
当教育高投入的聚集,和低投入的聚集,那一批娃的教育表现会更好?
当高素质的父母聚集,和低素质的父母聚集,谁的娃更会被教育好?
当大量课外辅导、加餐的娃,和不参加课外辅导、不开小灶的娃,整体上看哪批娃成绩更好?
那你说,从城市、省份这种大数据来看,教育投入、父母素质不和娃的成绩成正比?
那农村的娃比城市的成绩差些,城市的比省会的差些,省会比帝都差些,不符合客观规律吗?
--
修改:czcdd FROM 114.247.188.*
FROM 114.247.188.*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中,外地高中在挤压学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 基本上到了极限了
: 北京也是这样的吗?!?!
你看懂我说的了吗?
当大量高智商、高素质、海选后留在帝都的父母,他们既重视娃的教育、又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又舍得投入大量的金钱,他们的娃普遍不应该获得好的教育结果吗?
你把同等条件的人放在各个省,也是省会或者大城市里面最上层的那批家庭,他们的娃一样成绩很好。
不要讨论个例,个例那都有。你把这个数量放到万、十万、百万的级别后,难道不应该呈现这样的规律吗?
--
FROM 114.247.188.*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北京户口应该免试上清北。毕竟都是清北二代,哪一个考不上清北啊?
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吧
--
FROM 114.247.188.*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喜欢啊,我还没建议北京孩子直接分配高薪工作呢,学霸孩子肯定能力出色啊,不需要和省会孩子同卷统考证明自己。
你这种用屁股不用脑子说话的也不少,见怪不怪。你继续阴阳怪气,自便
--
FROM 114.247.188.*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用脑子了啊,不用脑子说不出北京考生有能力免试上清北,有资格包高薪分配这样的话。我仔细思考后,觉得现在的高考模式简直耽误北京考生,人家不仅学习第一,英语交际能力第一,眼界也第一啊,都是第一那名副其实可以包揽清华北大啊。
如果你真的是用脑子想的,这句话应该这么说:
“人家不仅学习第一,英语交际能力第一,眼界也第一啊,都是第一那名副其实可以”清华北大录取率第一啊。
我给你改完了,你之前说的逻辑是乱的
--
FROM 114.247.188.*
【 在 m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你的逻辑,那应该按家庭录取,或者按中学录取。。为啥北京市全市范围录取?另外,各大好学校,你问问他们如果不是政策限制,是愿意本学区,或者本区还是全市范围内择优录取?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实在看不懂我也懒得再废话了
--
FROM 114.24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