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不
1.当你感觉到她说话不正常的那一刻,不要顺着她的话说下去,而是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刚才挺开心,现在要说不开心的事?
2.她把话题转向不开心的事,反映了她内心在“自找不开心”,为啥呢?不知道呀,所以好奇,要问问她
3.这样问她,也是在表明你的边界——我并不想讨论这件事,你最好别说下去了
4.她自找不开心,说明她心里不开心了,这个时候挺需要人关心和慰问的。带着关心和好奇问她“你咋了”,如果她有反思能力她可能会停下来想想自己是怎么了,如果没有反思能力她可能继续找不开心,但没关系,你知道她闹腾的原因是她自己不爽、目的是寻求安慰,而不是你真的有啥不好(你得坚信,即便有不好,她也不应该随便说你,夫妻也要有边界,要互相尊重),你先别接她给你安的靶子,就一直把焦点放她那边,问她咋了,不开心吗,谁或啥事惹你了,说说看。
5.为啥你顺着她说,她反而越来越生气?——因为你是违心地顺从她,你明明不觉得自己做得有啥不对,但你表现得讨好她。情感这个东西做不了假,你假装的她肯定感觉得到。她不开心的时候更需要真诚的情感,阳奉阴违让她更想发火
6.人和人的关系,情感与边界同样重要。你说年轻时守护边界的方式是反驳、争吵,伤感情,后来你就暗地里设了条边界,对方越界了你不明说,冷处理,更激起情绪。事实上,守护边界的更好方式是温和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边界是合理的(当然两个人的边界是磨合出来的),温和地守护,不是愤怒地反驳,也不是表面退让暗中拒绝。温和而坚定,不论对方怎么冲击,试图破坏你的边界,你都守得住且不报复,那么她也就逐渐学会接受了
7.温和处理比热处理(吵)冷处理(不理)都更恰当,关心她,但温和拒绝她的越界(不跟她讨论这事),别把自己卷入她的不开心,当旁观者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不知道我怎么改善自己的缺点,大家尽量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回复。谢谢大家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
: 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
: 蒙奇奇,我最爱你!
--
FROM 120.244.30.*
好久没上来,刚看到
你说的这些让我想起一句话“困难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是在与之相关的更高的层面”(有点类似于“降维打击”这一类理论)
如果能够理解她的东拉西扯、胡编乱造主要是她发泄不满意的手段,而不完全是那些事真的让她无法接受(就像你说的,你家人没惹到她但会被她拿来说事儿),那可能你就知道直接反驳她说的内容(在问题发生的层面做处理)没太大意义。就像一个机器人拿刀疯砍,你跟刀对砍往往效果不好,可能不如直接给机器拔电源(在更高的层面做处理)来得有效
人的很多让人费解的行为,都可能跟内在动力有关,她“自找不开心”的动力源(电源)是啥?可能她自己也弄不清楚。但是人在不开心的时候的确会向亲近的人寻求情感慰藉,包括希望对方帮她找找动力源并拔掉。所以,问题其实在她的感受上,并不在你所谓的“缺点”上面,如果你的关注点在这些上面、甚至你也关注她的“缺点”,但你又无法处理这些、只能回避的时候,她的动力是会促使她没完没了、甚至暴怒的
当然,成熟的成年人理应自己反思困扰自己的是什么,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沟通和处理;另一方面,向亲近的人寻求情感支持是很自然的,但使用攻击、激怒的方式把不开心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替自己消化不开心,就显得非常不成熟了。
不过,每个人都会有非常不成熟的那一面,在遭遇比较大的压力时也可能从成熟退回到不成熟的状态。对于亲近的人来说,面对他们这样的状态确实很不容易,但很重要的是,首先要把自己摘出来,别被她的情绪卷进去,因为无论你做得多么好、家人做得多么完美,在某些时候都可能被她曲解拿来激怒你,所以在当前的层面上不必上头,而是像个局外人那样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回应她:你怎么了?为啥现在你要想起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事?你刚才遭遇了什么?你说的这些历史事件,在你心情好的时候是不会想起的,所以你现在心情是不是不太好,发生什么了?等等类似的。你看看是否有什么用吧……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到了我特别难处理的程度
: 反驳,哪怕是一句话,例如:
: 你说我带孩子有时候态度不好,那是分情况
: ...................
--
修改:MianHou FROM 123.119.251.*
FROM 123.119.251.*
是的,只要是人,总会有缺点。而且有些缺点,即使自己意识到了,也很难“改正”——“不能改正”这件事本身可能是有意义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缺点”并不一定是完全坏的,有些缺点如果保持了很久,并不容易“改正”,那一般说来可能它对人是有某种好处的。要求“改正”它,意味着要求人放弃掉它的好处,等于要求人做出某种“牺牲”。人会本能地抵抗这种要求,而且是反复抵抗
意识到保有某些“缺点”的好处,就有可能寻求其它能带来同样好处的方式,然后相对容易做出决定:继续保有这些“缺点”,还是改用其它方式满足自己(当然也要付出代价)?
如果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保有这些“缺点”,那就相对容易跟对方清晰地表明边界:这些缺点我改不了
人类适应世界的本质,是努力改造世界、同时接受不能改变的部分。就像人会适应天有时候下雨这件事,人不会跟非常明确不会被改变的老天爷置气,只会对预测不下雨但下雨了的天气预报员喋喋不休地恼火,因为后者给了他期望又让他失望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受教!万分感谢
: 之前也意识到这个,但是心累了,就索性顺从了
: 因为不论是谁,只要是人,总会有缺点
: ...................
--
FROM 123.119.251.*